十三、明神宗朱翊钧

明朱翊钧出生于1563年,是明穆宗朱载坖的第三子,母亲李贵妃。隆庆六年((1572年)继位,改元“万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嘉靖四十二年,朱翊钧出生在裕王府。裕王共育有四子,长子、次子俱早亡。朱翊钧排行老三,老四朱翊镠与朱翊钧同为李氏(后来的李贵妃)所生。因而朱翊钧成为其父子嗣中最为年长的,6岁被立为太子,位正东宫。其生母李太后原是宫人,出身卑微,后来母以子贵才晋升为贵妃。

朱翊钧很小的时穆宗就任命一批大臣辅导他读书,除了经史子集,还要了解帝王权术及治国之道,熟悉朝章典故。其母李氏教子非常严格,朱翊钧读书很用功,不敢懈怠。由于讲官尽心辅导、李太后的严格管教和自已的刻苦努力,年龄渐长学业渐进。

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朱载坖病危,召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入宫托孤,司礼监太监冯保宣读给太子朱翊钧遗诏,三天后穆宗驾崩于乾清宫。皇太子朱翊钧同年即位。

朱翊钧即位时,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内阁纷争倾轧。年仅十岁的万历帝尚赖文武亲贤。按穆宗生前的嘱托,高拱是排在首位的外廷顾命大臣;在宫内 ,朱翊钧自然依靠冯保。可是,高拱与冯保的关系相当恶劣,一场政治风波风起云涌,斗争中,冲突双方是高拱和冯保,表面上张居正是帮助高拱,而实际上,张居正与冯保关系相当密切。张冯强强联手,最终在官场的角逐中失利,内阁首辅高拱被罢免官职,解甲归田。

张居正顺理成长的坐上了内阁首辅的第一把交椅。坊间流传他能在角逐中取胜,除了他自己在政治上的权术以外,更主要的是因为皇太后非常倚重,感情非同一般。此时十岁的皇帝还处在冲龄践祚期,主幼国危。尽管位高但权还得由辅臣掌,孤儿寡母的李太后亟需一个坚实的倚靠。被委以重任的张居正,才能出众,外表俊朗,深得皇太后赏识。至于野史中流传的私情,没有明确证据。但张居正获得李太后的充分信任是确凿无疑。

张居正辅政的万历初年,朱翊均将内延事务托给冯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张居正不负重托,大刀阔斧地进行除弊革新。万历帝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全力支持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

政治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万历元年(1573年)推行的“考成法”。“考成法”是针对官僚作风和文牍主义提出的,明确官员的履职要求:事必专任,立限完成;层层监督,各负其责。提高朝廷机构的办事效率。

经济领域的改革:一是清丈全国田亩。万历六年(1578年),朱翊钧下令以福建进行试点,后在全国铺开。户部奉旨清丈范围、职责、政策、方法、费用、期限等,制定规定下发各地,至万历十年(1582年)基本完成。二是推广“一条鞭法”。“一条鞭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军事方面:军事上任用抗倭将领戚继光巩固疆域,保持了边防的稳定。

万历朝的前十年,在朱翊钧的支持下,张居正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改革,前五年以政治改革为重点,后五年以经济改革为重点,取得非常大的成就,扭转了正德、嘉靖两朝以来形成的颓势,使政府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状况也大为改善,出现了“万历中兴”的景象。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病逝,神宗亲政。其间万历帝主持了“三大征”。这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是:李如松(李梁成之孑)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抏击曰本丯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三大战役巩固了朝朝疆土。虽均获胜,但军费消耗巨大。

万历十四年(1586年),朱翊钧开始沉湎于酒色中,他执政的中后期几乎很少上朝,对于“万历三大征”中边疆大事的处理,他都是通过谕旨的形式,三大战役结束后,更不理政事。

史载明神宗朱翊钧中后期怠政,“日夜纵饮作乐”,他最宠郑贵妃,爱屋及乌,自然最爱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坚持其王府庄田“务足四万顷之数”,超常规的赏赐违背祖制引起朝臣不满。

对次子福王恩宠有加,而对身份低下的宫女王氏意外诞下的皇长子——朱常洛,态度冷淡、感情疏离。拖延立储,逼于压力立长子后,试图寻找朱常洛的过失以废黜太子身份改立福王朱常洵。这就是万历朝的“争国本,文官集团“保太子”和皇权“易太子”权力斗争已达白热化程度,而且 长达十五年之久。万庆后期,太子朱常洛的东宫,竟然出现了陌生人闭入杖打太子。这就是万历年间的“梃击案”。追查事情原委,得知此事是由郑贵妃指使。“杖击太子”事件,朱翊钧草草作结收场。只刑杀凶手张差,幕后操纵者郑贵妃逍遥自在。

史学家分析神宗三十年不上朝,直接摆烂的原因可归结为与文官集团因“国本之争”产生的矛盾激化,也就是说政治博弈导致的消极对抗,加上酒色导致健康不佳。不理朝政的行为直接导致明朝官僚体系瘫痪、党争激化、行政效率低下,为明朝后期的政治崩溃埋下了伏笔。

明神宗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驾崩,恰逢的政治背景内忧外患,辽东战事大败(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财政危机加剧,党争矛盾不断,加剧了他健康状况的恶化。可谓生于安乐,死于忧患。

当年明月在《明朝的那些事儿中》对万历帝朱翊钧的评价呈现出多面性和矛盾性,认为他是“一个复杂得不再复杂的人,一个简单得不再简单的人。”既肯定其执政能力与军事成就,又批判其后期怠政与妥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