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早晨6:00到现在应该说只干了三件事儿:
第1件事,接送女儿从家里到学校从学校到家里;第2件事,和老人一起来回医院的路在医院里;第3件事儿,听B班的课和反馈。
其他的任何的事儿都没干,当然中间胡乱扒了几口饭,好歹算是完成了糊弄嘴巴的任务。
有很多的感慨,就讲述几个吧
第一,到医院去看次病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要先预约,没有预约去看病,是一次用时间换机会的事情,当然即使做好预约了去看病,也需要把大把的时间预留出来,今天的时间其实就很紧张
第二,去医院看病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准备5样内容,身份证,社保卡,病历本,手机,交通卡,这5件都是有形的物品,都必须准备好,其中的手机主要是为了扫健康码的。还有两样无形的很重要的内容,一个是时间一个是钱
第三,老人去医院最少有一个人陪,最好有两个人以上陪。陪的人要会认路,要知道一些流程,要知道老人的病状,可以跟医生进行沟通,最好还要知道就诊附近的洗手间的位置
第四,以前的病例最好能带上,虽然不一定起作用,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如果可以的话,尽量预约的早一点,避免因为,要做B超抽血验血拿报告等事宜而使得必须在医院等候的情景,当然如果碰到了,那么就接受,这是自己无法掌控的
第五,从年轻的时候就锻炼自己吧,不要等的老了走不动了,再去看病,那个时候,连走路都是一件很费劲的事,而现在的医院电梯是紧俏物资,每次的上楼下楼,坐电梯,其实都占了很长的时间
晚上是nb5班的开班,今天的开班呢,有两位老师做基础课的解读
讲3点收获
第一,基础课是所有课程的根本。要学习的话,必须学好那门课程的基本内容,也就是基础课程把基础课程学好了最少,后面的课程能够听得懂。对于打好基础的人来说,课程怎么变化,都不会有太多的影响,所以我们常说一句话叫做基础课最少听三遍
第二,想要让自己的认知升级,必须打好框架。所有的学问其实都是具备一定的逻辑关系的,所有的知识他都是按照体系来成型的。我们学习一门知识表面,看来金句对于学习知识来说好像很起作用,但是他只是零碎的,不成体系的,能够帮助你夯实基础,打牢根基的往往是体系,只有有框架的知识才能够在你文化的土壤上搭建出一座参天大厦
第三,温故而知新。作为一个老的学员,其实已经听技术课听过很多遍,虽然听新的技术课听的不多,每次停下来,不管是老的内容还是新的内容,都会焕发出新的认知。今天的两个分享嘉宾,不管是安姐姐的戏精本精的新创作,还是郭老大的空间框架搭建,让我对原有的认知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又有了新的知识点的灌入,我觉得这也许就是学习的魅力的所在
不过,又回到过去的老的话题,不管学习有多认真,不管能够学到多么新的知识,不能够有好的身体的话,那么所有的零都不是加分项,而是减分项
一直以来总是在12:00以后睡觉的,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如果总是这样下去的话,身体会很难支撑的,所以,先慢慢的开始提前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