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迟到了一年多的书评,《救赎》是花布姐姐出的第二本散文集。我厚着脸皮求她送了本给我。收到书后,也不依顺序,断断续续地、慢慢地读完。当时心中特别想写些什么,但已经荒废了十多年的码字习惯渐渐淡忘了,但这也只是借口,十多年前我们混迹腾讯《三十有约》论坛时,姐姐便送了她的第一本散文集《在路上》给我,那时我也没写过任何文字,真是惭愧。姐姐在写作的路上几十年如一日,而我却没有坚持,更是内疚。
《救赎》共分六辑,原乡、因缘、知返、初醒、游踪、眉批。原乡的第一篇《西津桥》写的是她的心灵原乡,是童年的记忆,是虚幻又真实的乡愁。从这些文字中,能体悟到人与时间、与事物的关系。我们是时间的过客,如同一粒时间的尘埃。有段时间,看回曾经的老照片,总是看的很开心,但又很恍惚,曾经的那个年轻人真是现在的自己吗?每个生命阶段的成长,可能完全不同。我们以为我们是曾经的那个我的延续,其实这个我早已不是曾经的我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从我们自己十几二十年的变化也能感受到沧海桑田的变化。
相比《在路上》,花布的文字灵动中多了沉稳,经历了佛学的洗涤,逐渐走向探索生命的本义。借助文字,帮助我们穿越情绪的迷雾,认清本我。《梦中的橄榄树》是对生活本义的寻找和思考。“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在喧嚣的尘世间“看清什么是生命的迷惑,什么才是生命的回归与引领”。但平常人没有平常心,只有不平常才能有平常心。正因为不寻常,因此才说,难得糊涂,保持平常心!
《我与世界“失联”的七天》是花布在菩提学院禅修的七天记录。行禅、坐禅、卧禅、走禅、吃饭、休息……,在七天里,她遇到了太多未见的自己,而我亦从她的文字中遇见躲在文字背后的自己。喜爱求认同求表扬、习惯凡事怪别人的思维、看到了自己的斤斤计较,念念于知识,时时不忘目的,处处隐藏斗心,好一介凡夫!这说的都是我啊。平日里自以为看到的实相仍是外在的表象,“所有外在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的显现”。禅修需要你的专注力,专注于呼吸、心跳、全身、意识,看清正在生气的种种念头。这与跑步时的状态有些类似,即使身边人群鼎沸,依然要保持专注心,心无杂念。跑步是一个人的修行,让我保持片刻空白的安静。
游踪里的《彩虹之旅》,花布去了三十有约的好友裙裾飘飘所在的龙岩。2005年元旦我也去过龙岩,裙裾飘飘热情招待了我和丫头一行,而今我竟连当时的文字都找不全了,真是遗憾,又愧对飘飘的一番热情。但我依然记得当时花布看了我的游记后,提醒我对人要有感恩的心。我当时还自以为是的不服气,而今看回去,顿感无地自容。感谢花布姐姐的教诲,一生受用。
几年前,某个下班的时间,我收到花布的消息,她正在广州学习。我开心的立马找她要了地址赶过去。花布自有一番江南女子的气韵,温柔婉转,第一眼就很亲切。我们找了家附近的茶楼,坐下来,慢慢吃,慢慢聊。她吃素,吃的很少,而我这吃货恨不能带她吃遍整个广州。在广州的生活,既繁华又市井,既时尚又民俗,她很喜欢这里。临走时,她还不忘给室友带了些小吃,能随时关心到身边的每个人,这是一种修养。而我能在千里之外感受到她给我的温暖,也是我的幸运和福气。
在三十有约的岁月大概是我青春岁月中最不羁的时光。而今,浑浑噩噩十余年如一梦,借着花布的书,凭着今晚悠悠的月光,品一品人生咸淡,发几句牢骚,不敢妄称书评。愿我们在各自的人生路上,无论坎坷畅达,都能拨开生活的迷雾,走出各自的精彩。
*本文写于201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