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同昆打印一份东西。原本以为很简单的制作方式,却在和工作人员沟通的过程中,差点变得急躁起来。生活中经常是这样,我们自己以为很简单的事情,认为其他人都应该很容易就能理解的,但是对方就是不理解。实际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尽管你会觉得,对方的想法十分可笑,但实际上,你在说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给十个人听的时候,很有可能有五个人就是无法理解你的意思,或者会理解偏掉。
所以我联想到我们在工作当中,之前我曾经提出过一个傻瓜理论,就是每位员工在把他的工作交给下一道工序的员工时,要把对方当傻子一样来看待,要把工作交代的详详细细。这里说的把对方当傻瓜,并不是轻视对方的意思,而是说要把事情交代得非常详细、非常清楚。
因为你对事情的清楚,也是基于你花了很多时间摸清了来龙去脉,研究了一定的时间才搞清楚的。但是,你却寄希望对方在一分钟之内就能搞得和你一样清楚,这不是很可笑吗?毕竟对方并不是电脑和优盘,直接几十秒原封不动拷过去就行了,还要有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而且如果对方正在想其他的问题,你交代的时候对方并没有全神贯注去听,那么很有可能对方是会误解的。
我们经常在给领导汇报问题的时候,总是习惯于囫囵吞枣地把绣球抛给领导。说完之后感觉如释重负,就在等领导的决策意见。但是我们却经常忽略了,领导这个时候还正处在上一个事情的思绪当中没有走出来。等你话说完了,可能他的头脑还没有转到你的这个频道里来呢。
我自己也是一样。有很多时候自己在工作的时候,有些员工会跑过来和我说话。他们也会犯同样的错误,等他们说了几秒钟或十几秒讲完的时候,我的脑子才刚刚从我自己的那个思绪走出来,而这个时候对方已经说完了。我压根都没听清楚他说的是什么,让我如何去决策呢?
所以,由己及人,我们每个人在交接工作或者汇报工作的时候,应该多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先给对方的头脑一个缓冲的时间,然后再来好好的沟通交流,同时还要考虑好自己的表述能否让对方快速吸收进去,这样得到的结果,其正确理解的几率才会大大的增加。
今天看的书很杂,有色彩性格学,有幽默改变人生,还有少有人走的路……
员工总是会高估自己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史玉柱曾经讲过,如果让企业员工每个人按照百分比来评估自己在企业中的贡献,那么所有员工加起来的贡献将超过280%!
人是一个很奇怪的动物,我们经常自己看不见自己的问题,经常只缘身在此山中。经常是旁边的人都能看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但是自己却常常给自己找借口,说因为你们并不了解情况,我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我有这样或那样的苦衷,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导致我的这些问题……
我觉得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alex老师说的——你不能要求其他任何人做出改变,你唯一能改变的就是你自己。的确,如果我们把宝都押在别人身上,那么我们的未来永远都是被动的。有句话说的好,如果你不去解决问题,那么你就是问题。
这里面的心理疾病分为两种,一种是神经官能症。他的主要表现是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在自己身上,无法自拔。另外一种是人格失调症。他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给别人,所有的问题的来源都是别人造成的,而自己是没有责任的。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之前的我也有轻微的这样的毛病,遇到问题总是会习惯性的想着是谁没有做好,谁谁谁应该怎么做。虽然我也会考虑到自己改进的地方,但是现在回过头来想,我发觉用这种抱怨的方式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我能够想通这一点,也是因为老师在课堂上所说的——你无法改变其他人,你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所以遇到问题我没必要去多想什么如果他这样的话就会怎么样,如果另一个谁谁谁改变一下那么就会怎么样,如果谁不这么做的话就会怎么怎么样。少去想这些虚无缥缈的事情,唯一能做的实际的事情就是做好自己,想想自己在这件事情当中能做些什么,能补救些什么?靠抱怨和埋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因为大部分的成年人都是很固执的。没有一个大的触动,或者没有名师的教诲,他是很难从之前的行为习惯中调整过来的。所以,做好自己的本分,做自己力所能及的部分,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人的一生,就好像一直在绘制一张价值观的世界地图。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我们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见到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思想也会逐步进行着修正。
我之前犯的错误就是一直觉得人到中年,应该逐步要开始面临着退休,要开始准备过安逸稳定的生活,而拒绝去探究和摸索新的世界。如果用这样的心态去过未来的七八十年,的确太过荒谬,这和等死没什么两样。所以我选择了捡起书本来看。
通过看书,才发觉自己原来有那么多的书都没有看过,很多时候连一些小孩子都不如,非常惭愧。很可惜,在我小的时候没有接受好这样的教育理念和读书氛围。如果30年前,我就能够一直勤奋地阅读一些课外读物,那现在的成就一定远不仅此。
还好现在我幡然醒悟了。截止今天,今年已经看了41本书了。就这几十本书看完,就已经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颠覆性的变化。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眼界开阔了很多,格局大了很多,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已经不再是以往那个纠结于世俗的小市民心态了。我相信当我看完一百本书的时候,我的心态会变得更正确,当自己看完500本甚至一千本书的时候,那时的我一定会变成一个有智慧的人,而不是像小时候被别人说的“聪明面孔笨肚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