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旧论:也谈“见顶论”

单纯讲见不见顶很难。不是因为发展多年了,到一定程度了,就一定会见顶。完全的、长久的持续发展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这一切要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逻辑上来看。

从根源上思考,决定一个社会经济持续长久向好发展的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呢?这是判断向好与否这个问题的根本。

坚定地持续地不断深入地开放改革,与全世界相融为一体,与全世界共同前进,共同发展,这就是决定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如果过分的单纯的强调自己的安全,害怕或拒绝与别人交流,拒绝改变,则难继续发展。维护自我旧态,不想有大的改变与波动,与此是个矛盾。如何调节,如何取舍,则是个很难的大的问题。

最大的难题还是如何改革、如何开放。朝什么方向改革、朝什么方向开放?改革哪些方面、开放哪些方面?先改革和开放哪些?后改革和开放哪些?顺序的问题、主观的问题、局部与全局的问题,还有就是很重要的改革开放的速度与节奏的问题。

开放不是漫无目的的,改革也不是没有取舍的改革,不能简单笼统的来看或谈这个问题。

但是万物总有核心,得理出和抓住核心主线。这也是衡量改革开放的主要标准及保障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能沦为简单的开放、机械的改革,得服从于主要目标,从自我的现实出发。得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否则,将被杂波所干扰,所改变。

提倡改革开放,既要经济发展,还要保持自我安全,那鱼与熊掌可兼得否?也不是不行,可能就是要慢些发展,或者是某些阶段不发展,甚至可能出现一点倒退的情况。

改革开放,既要平稳安全,还要前进和上升层次,二者必须兼得,那如何兼得,如何把握,时时把握,即是问题和任务。

不改革开放必然倒退,无实质性的思想性的改革,开放必然受阻或滞停。这一切就要看到底采取的改革开放措施是什么,是小打小闹的,还是局全局的,根本的,层次性的改变?

若追求战争对和对抗等,那就不仅是彻底不前进的问题,而且还有可能有灭亡的危险。

有的地区经济未能如愿所料那样兴旺,是因为体制权力极度膨胀到了细枝末节,深入到了社会的底层和各个角落,基层机构和权力组织大幅扩张和产生,并继续在运行,极左的思想意识和强大惯性已经形成且力量巨大。权力的形成和力量过分巨大,必然压制和缩小了非权力的空间和自由程度,非权力的力量自然缩手缩脚,一无太大自由,二无自主的积极性了,对未来的判断便趋向于不乐观,胆怯和保守是必然的选择了。而这些非权力群体却正是社会经济创新与发展的主体力量。这就是内在无活力的根源。

社会群体必须为一个更高层次上的目标和境界所吸引、所激励,才能放开手脚,才能充满积极性、主动性地去追求,去努力,去承担责任和风险。治领者能否思想高远、视野高阔,规划出一个更高更远更吸引人,同时具有更革命性的目标与情境,在这个过程中便是决定因素了。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有体制方面的要求。经济要突破层次,发展体制也必然必须要有层次性的改变,否则则成为经济发展的桎梏。

开放一是在有形的方面都能方便的自由地走出去、走进来。二更重要的是在无形的方面,敢不敢让人走,让人来。凡是阻碍这两点的,都应该是要改革的对象。

经济讲求平等和自由,即各种主体平等对待,交易活动由市场自由选择。能不能做到或朝此方向努力,是经济能否向好的风向标。仅有经济要向好的愿望是不济于事的。所以,判断经济未来走向需从这两点上的所作所为,以及为此采取的措施和努力来看。任何人为制造不平等、不自由的,经济必不会持续或实质性的向好。

个人和家庭亦如此。

法治就是保障此二点的手段。当然,如果法律不保护,不鼓励这两点,甚至于限制破坏这两点,就更明确的判定给结果了。

问题是更多的时候所有现象显示都是在无形无状、难言难明之中,是很难判断的,就要看判断者的水平和智慧高低了。不是机构庞大就一定判断正确,也不是个体甚小,而就判断不了。不是众人判断的就一定正确,甚小个体判断的就一定不对。

总结:只要还在朝着开放改革,就不会见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