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脑面前坐了将近半小时,脑袋里始终是一团浆糊,没有半点的思绪,我想我又开始陷入死循环了。
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他们天天日更好棒哦。他们文章写的好好哦。为什么看同样的一本书人家就可以写出那么漂亮的书评,而自己只能写出几百个干涩的读后感。是自己不如别人吗?当然不是。是自己脑袋比较笨吗?好像也不见得。那到底为什么别人可以你就不行呢?对呀,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开始观察身边周围有日更,还可以天天写出高质量文章的小伙伴,
我们总是再说:为什么我们明明也看了很多的文章,听了很多资讯,看书的时候也做了很多的读书笔记,但是为什么感觉自己好像还是什么都没学过一样,词汇依旧还是那么的少,句子依旧还是组织不出来,写篇短文踌躇了半天也不见写出多少来,就这样周而复始的,慢慢的,我们会觉得自己把时间一直花费在这看起来似乎没有多大用处上事情上面,值得吗?但是回头想想,到底是自己用错方法去学习知识而浪费时间,还是学习知识花费了不必的时间?
前两天在古典老师的专栏《超级个体》里的一篇文章让我突然茅舍顿开,原来我们一自以为自己很勤快做完炫酷的读书笔记,藏书,写个小短文以为就是对知识的吸收,其实这只一个最最初级的阶段,就因为我们一直停在了对知识理解的表面而未深沉的去挖掘,导致我们对看过的知识都止步于表层。
文章中介绍到对知识的管理有三个步骤:收集整理知识,提取整合知识,形象化呈现知识,这三步被称为知识管理的两步上篮。而我们大部分的人多数都只停留在收集整理知识而未深入挖掘,这样就到导致了我们对学习的内容没有得到一个更好的管理,从而使所学知识瘫痪。
如果解决这一困境,首先我们要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文章中写到,知识点之间只有形成了链接,才会形成“知识晶体”。如果构建这个知识晶体,可以用树状,关联,序列,数据,按照分类储存知识点,这样既容易保存,又易于提取。
提交自己的结构化能力
可以多看,多练,保存好适合自己知识晶体存放的框架,可以多尝试,慢慢的寻找差距。
学会输出
可以选择写文章,或者把所学知识叙述给小伙伴听。在重复的输出中,既可以巩固自己的知识点,又可以让自己的文字和表达能力得到提交。
学会复盘
我们总是以为做完读书比较就已经学到知识了,其实不然,当我们做完读书笔记没在复盘的时候,那个知识只能叫做你的摘录,而不叫你知识,只有能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叫做知识。复盘刚好可以让我们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在好的时机可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小想法。
好的方法只有持之以恒的练习与实践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就像我们经常说的:道理人人都懂但依旧还是没过好这一生,无不然就是我们只有听而没有动,只有听动结合,才能塑造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