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阶层共识(75)

消费者阶层共识(75)

经典认知:劳动创造价值,是艰难困苦的根源!

客观环境在不断变化,而我们的主观认知一成不变,思维固化,抱残守缺,是一切矛盾和苦难的根源。智能化时代,软件替代白领,机器替代蓝领,劳动创造价值还对吗?充分就业的逻辑还对吗?这是每个人应该思考,却不敢去思考的问题。这种自我奴役的世界观导致每个人必须玩命跟软件、机器和Ai争夺工作机会,从而丧失了自我,科技越发展人类越沮丧。年轻人要脱掉长衫去搬砖,政策上要以工代赈,打工仔要996+007,中老年人要延迟退休……试问:全面实现智能化后,是不是要把人全部干掉?一个承载八亿人就业的大国,没有预判和推理能力,顺其自然,得过且过,看不见灾难就在前方。

生活是目的,工作是手段;

消费是目的,生产是手段;

幸福是目的,制度是手段。

今天的劳动主体已经演变为软件和智能机器,智能化正在所有行业普及应用,继续坚守劳动创造价值的世界观就是彻底否定自己,否定人的价值,把人当作了手段。智能化应该匹配消费者所有制,股权分红逐步取代工资成为家庭收入的主体,给社会一个安全支点,让科技进步为人服务,让人活的像个人。

技术进步的原动力是什么?

是全球消费者对优质低价选择的一致性=生产者不断组合最优技术。消费=精子,技术=卵子,软件、机器 AI是孩子。因此,消费者是价值之父,生产者是价值之母。在马克思时代,没有流水线、自动化、智能化等应用,人们并没有看到消费对技术进步的决定性作用,因此他只能站在生产者视角定义:劳动创造价值。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马克思可以预测的结果正确,两个必然:“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但他必然不能预测过程正确。因此,他的定义本身是不全面的。如果你为了考试,你按照书本去学习,无可厚非。如果你要理解和改变世界,那么,你反过来思考世界。未来,人和智能机器必然是两个阶层,前者是自然规律-DNA身体-人类,负责消费和创新;后者是自然规律-人类大脑-智能机器,负责生产和服务。因此,DNA人类和大脑人类(智能机器)是兄妹关系。

未来,是信息对称的市场经济,消费者凭借智能手机、休闲时间和消费建设一套万能应用公共市场,消费者喜欢占便宜,选择消费者所有制,82股权共享,恒!生产者喜欢被占便宜,创造消费者所有制企业,28股权共享。软件解放白领,机器解放蓝领,人类走向一条自我解放之路!这是天然的共产主义生产关系,这种天然的共产主义生产关系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我们是看不见的。如果你现在脑子还转不过来,依然站在生产者视角,坚守劳动创造价值,两年后你会发现自己蠢的不能再蠢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