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故去时,有挽联道:“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众人悲,悲先生肉体的消亡,更悲的是失去了一把改变国民精神的手术刀。生而在世,肉身或能被局限,然精神无法被阻遏。精神独立,思想自由,人生意义,唯此而已。
何为真正的精神?它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是“臣心一片磁针石”的心,是“日极江南千里春,谁今洒笔可招魂”的魂,是一种风貌,一种神韵。而谈及精神,不得不提的便是思想。思想是精神的熔炉,诚如帕斯卡所言,人之伟大,即在于身如芦苇般轻微却沉淀着厚重的思想。而思想孕育的是精神的闪光,这才是伟大所在。
金庸笔下的郭靖道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正是他秉持为国为民的思想,才造就令后世敬仰的侠义精神。高晓松曾言“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而一个人只有温暖纯良了,才有资格去追逐爱与自由之精神,否则会有多少罪恶假此之名。“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所以,非思想无以使精神独立,非思想无以使精神闪光。
然而或许有人要问,我食五谷杂粮,但求安稳,别无他志,不去寻那真正的精神,可否?前者可后者不可。生活方式可以选择,但失去精神,则失去一切。鲁迅先医人之身,后医人之心,期间变故皆因看到一群中国人围观日本兵砍掉同胞的头而哄笑,这种麻木,你能够忍受吗?《平凡的世界》中田晓霞鼓励少平多读书,就怕未来再见他时“怀里抱着猪仔,浑身脏兮兮,嘴里念叨的只有女人和粮食”,这种平庸,你甘愿接受吗?
所以,失去了真正的精神,便等同与麻木无知,犹如巨龙被剜去双眼,如何凶猛,也无法腾飞,如何健壮,也只是提线木偶。
古人有说:“此中之乐,不可与僧侣村野所谈。”古语有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不能说是歧视,但的确是曲高和寡的无可奈何,也是有无独立之精神制造的一层无形的隔膜。所以拥有独立精神,培育非凡思想,须成为人尽皆知的人生追求,这才有可能打破隔膜,曲高亦和众。
综上可知,开阔人生离不开精神独立,精神独立关键是培养思想,而思想培育的方式有很多。正如近年来大火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用文学的方式,“一棵树摇醒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我们相信,精神越独立,思想越自由,人格越丰满。
(无事,偶翻鲁迅文集,见先生其言其人其精神,顿觉热血上涌,不能平息,遂作文以记之)
20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