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做了一件从来没做过的事: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的有偿咨询。
一位刚入行的同行经朋友介绍来找我请教经验。我毫无保留地跟他聊了一个多小时,他接连问了好几个问题,后来有些不好意思,主动提出要付费学习,转了我500元,希望我多多指导。我没推辞,收了款,也收下了一份责任。
没想到晚上他就发来一个压缩包。我下载解压后愣了——这里装着他从2022年至今三年半的全部审计资料。那是一个乡镇项目的内部审计,年预算数亿,项目补贴林林总总、纵横交错。我埋头三个小时,才勉强理出个大方向。深夜十一点,我发去几条语音,简单讲了整体思路。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他说以后白天会随时微信问我,晚上还想请我帮他看当天的问题和次日计划。我突然意识到,这500元背后,是实打实的时间投入与责任捆绑。
之所以觉得“性价比不高”,不是因为钱少,而是我的心态彻底变了。
以前免费帮忙,是基于情分的知无不言,把握大方向即可;现在收了费,就得脚踏实地、全程跟进。不是我计较得失,而是我敬畏这份托付——不管收多少,我就要尽己所能做到最好。
另一个清醒认知是:咨询收费,本质上是在出售自己的时间。而我这笔账,算下来并不划算。
500元,预计投入超过十小时,时薪甚至不到50元。若长期如此,体力撑不住,价值也没法真正提升。
怎样才能突破?忽然想起来粥老师说的:得让时间产生“复利”。
就像作家写书、录课师做课、博主做视频——花一次时间创作的内容,可多次销售、长期收益。时间被复制了,价值才可能指数级增长。
这次500元的咨询,就像一束微光,照亮了我未曾想过的路:是时候把自己的经验打磨成产品——或许是一门课、一套手册、一个系列视频。让知识可复制,让时间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