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随笔(713):黔东南游记——郎德苗寨

朗德苗寨


  从乌东出来,继续在乡村1号公路行驶,我们1号公路的下一个目标是朗德苗寨。郎德苗寨位于凯里市东南27公里的苗岭腹地,分上下两寨,上砦是奥运圣火到过的地方。郎德上寨也已经开发为景区,成人收费50元。我们的车需要停在停车场,然后在游客中心乘坐景交车或步行进入。

  门口售票处离寨子还有1.5公里,我们是徒步进入,先沿河岸过杨大陆风雨廊桥,到寨前河边的观景台上,远观苗寨全景,只见全村吊脚楼都集中建在对面山坡上,上下错落,密密麻麻。郎德上寨有100多户,500多苗族人口,全部都生活在这里。

  经过梯田,从朗德上寨寨门进入寨内,寨内的吊脚楼一座连一座,内部有狭窄的街巷和小道相连,街巷中有不少少数民族特色的小店,多为蜡染、银饰、刺绣等。感到商业化比较严重。

    寨子中心有铜鼓坪,有表演时村民们自己会在这跳舞娱乐。在苗族村寨,中心活动广场、村头风雨桥是主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另外还有护寨树和祭祀台,一般都会在寨子的最上边。苗族人居住的吊脚楼,一般为三层,下层以前是养猪养牛的地方,近年来随着村民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下层也有住人的,也有放杂物的,养猪养牛都不再放在楼内。

    与其它苗寨不同的,是郎德上寨有一个杨大六造反的故事。杨大六就出生在郎德上寨,清代咸丰七年,在太平天国等运动影响下,苗岭山区也由张秀眉、杨大六等人带领造反,坚持了18年,最终失败,张秀眉和杨大六先后被俘,在同治十三年,两人分别被以“点天灯”“骑铜马”处死。

    今天,郎德上寨还修复了杨大六旧居,并设有“杨大六文物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当年打仗的刀、叉、头 盔、铁炮等武器。

  在寨子中转来转去,爬上爬下,再往西,发现还有个古井,井水从大山浸入,舀一瓢清凉的井水喝,沁人心脾,最后从寨子的西边另外一个寨门出来了。

  从寨子出来,路边还不断有游客进来,这是一个名气比较大的寨子,听说很多领导人到过这里,看到有几个背包的外国游客在拍照。今天计划走两个寨子,只能匆忙走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