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言寄墨
读完《收纳的艺术》两个惊叹,一个是原来收纳也可以当作艺术!一个是中国可不流行收纳师,中国流行家政阿姨!
作为未婚女生,虽然从来没有觉得收纳有多难,但毕竟是懒的,懒得去收拾,乱糟糟的一片,看着都糟心。自己也知道糟心,但非得哪天气息紊乱心情烦躁的时候才开始收拾。
我很喜欢自己收拾的过程,专注,用心,等到衣柜里的衣服整整齐齐,书桌上的书各自归位,自己的心也捋顺了。神清气爽。有时候,明明情绪很抑郁,看到干净利落的房间,心情竟神奇的平和很多。收纳整理就是有这种神奇的治愈能力。
铃木尚子的这本《收纳的艺术》讲的不仅仅是收拾屋子做家务这种简单的事情,我觉得,其实,它在强调一个温暖舒适的家的重要性,通过收纳术,在日复日一日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家带来的温馨预约,那种从内心而认可的厚实的幸福感。就像看《小森林》的感觉一样。
在《收纳的艺术》更大的篇幅是介绍家的整理。当然,这不是一个人的家,这是个有夫妻有孩子的家。对于一个人来说,整理自然不费事,自己收拾的东西自己心里有数,可对于一个家来说,女主人收拾的方式可能给男主人带来困扰,男主人收拾的方式可能给全家人带来困扰,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况且,很少有人在收拾东西的时候,大喊我把这个放到这了,那个放到那了。即便说了,也不会有人记。
可能有的人并不喜欢把东西归置的井井有条,但这本书里讲的收纳并不是把东西都固定到它应有的位置,而是通过收纳整理,让你感受不一样的自己,不一样的生活。可能你每天都会做家务,可你真的懂收纳吗?
这本书第三章中提到“整理的思路”,在整理房间之前,先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习惯,自己的喜好。我觉得这个很重要,比如有一次朋友来找我玩,觉得我的书桌太乱了,忍无可忍就动手收拾,结果,我发现我总是找不到东西,于是总结一句:乱中有序,序中反乱。其实,乱中有序是因为自己熟悉它放在哪里,自己动手收拾过后,自然也会从有序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我喜欢把放笔的盒子放右边,顺手拿,她却觉得放在左边比较美观,这就是个人思维的差异造成的困扰,同样是收拾,但不一定收拾的对。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一个人收拾,肯定也是按照这个人的思维方式去归置物品,她觉得没用的可能就会放在抽屉深处,而家庭中另一个成员可能经常需要,这个物品应该放在桌子上,这就相当于无效收拾,甚至成为争执的起因。
通过收纳一方面是为了营造舒适的家,另一方面让家人更加自立,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以此才不会至于,家里总是收拾却还是凌乱,不仅收拾的人抱怨苦累,连不收拾的人也会抱怨各种不方便。
真正的收纳并不是说把自己的家打造的如同样板间一样没有一点家的气味儿,相反它是自成风格的,一个人的家,呈现出什么样的气质常常与这个家里的主人有关。书的最后一章,作者按照各个区域介绍自己的家,实际上呈现了自己的价值观:愉悦地生活在柴米油盐的世俗中。
比如厨房,要整理成“让人想下厨的环境”,怎么收纳呢?相关的物品要放在同一个地方,这样做起便当才方便;三个以上的收容器要并列排放,美观又方便;经常使用的食材要放在符合主色调的玻璃容器中,一目了然又时尚;将调料装进统一的容器中,贴上标签;小罐头有固定的抽屉,塑料袋、洗碗布可归置到一个抽屉等等。
比如衣橱,要整理成“ready to wear(马上可以穿)”的状态。选择设计一致的衣架,准备适合衣服的防尘罩,按照四季分类或者提前搭配好挂起;裤子最好选用专用衣架,方便拿取;T恤配合抽屉的高度叠好,依照颜色竖着放置,披肩可选择卷起来,像食物在冰箱里一样一目了然。
作者提供的整理术其实都很有借鉴性,拿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讲,比如极易单只走失的袜子,我之前总是把两只系起来,有个大疙瘩不说,还特别容易皱,虽说是袜子,美观度要求不会太高,但皱皱的总是影响心情。后来,我学会了一种把两只袜子卷起来,用一直袜子的边反套过来,是一个瘦瘦的团,又买来格子式的收纳盒,把袜子整整齐齐的塞进去,超级方便。
我常常会感慨: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活着的时候,属于自己的物品真的是很多,更何况是一大家子人呢。人类很聪明,知道收纳的重要性。虽然收纳的是物品,何尝不是在梳理自己的内心,干净舒适的房间给人宁静平和,即便整天围绕柴米油盐,也能静心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