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阅读挑战day3--有一种校友叫别人的校友

周末,21天阅读挑战“开挑”第三天,阅读进度来到三十多页,因为从老家返回深圳的缘故,所以今天的阅读在动车上完成,内容的中心依然是“1898咖啡馆”,以不同的侧重点来讲述,比如它的影响力,它的创新玩法,持续迭代所产生的效应等等......比起众筹本身,今天我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杨众筹的身上,为什么是杨勇设计出了中国式众筹的模式?

杨勇眼里的众筹

杨勇认为,众筹是中国人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一种自我救赎:

十年前众筹没戏,因为那时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观念相对落后;如今,时代不同了,大家腰包鼓起来后,自然希望得到更好的服务。然而,这些已然成为奢侈品--干净的食品,新鲜的空气,诚心如意的医疗和教育条件如同梦境。现实条件下人们只能选择自救。

这是众筹的源头。

看到这里,我的第一反应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有一种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有一种校友叫别人的校友

别人眼里的杨勇,是这样子的:“要众筹找杨勇”,这是洪泰基金创始人,华泰联合证券前董事长盛希泰说的话,逼格和霸道气息扑面而来!

杨勇是如何评价自己?从讲起中国式众筹的真正来源便可知道--一个有理想,有原则,有个性的自我救赎的人的自我救赎之道。

1.理想

杨勇说过:“做众筹不是心血来潮,不是要追风口,它是15年前的设想在今天的回响”--杨勇在本科毕业时写的论文《人才风险投资》,当时肯定的人寥寥无几,成功的概率可能也就万分之一,而杨勇的想法是对于平庸的恐惧大于对失败的恐惧,所以一直坚定不移想要去做,因为觉得这无论对于创业者,对于社会关系的改善,对于社会资源的配置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这应该就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真实写照吧,15年来在这个领域探索的经历与今天时代需求形成了一个交集。

2.原则

“这一路走来,我其实很骄傲的一点是坚守了自己的原则底线,我还是一个底线比较高的人”杨勇对于众筹一直秉承着自己的原则,尤其对于选人,这也是决定了“1898咖啡馆”后期的健康成长。

读到这里,我所理解的底线有了另外一个意思--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为了获取一个平台,一个机会,所能付出的最大限度的东西。

我们的身边,有不少人抱怨却平台,缺好的公司,缺伯乐的赏识;如果给他们一个平台,就可以上天揽月。可一旦听他们把故事讲下去,了解他们为了争取一个平台,做过多少努力后,不禁会想,就算拥有了平台,也依旧难成大器。

杨勇在2015年11月30日晚的“众筹之夜”分享会上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前讲项目,讲前景;今天讲缘起,讲初心;做众筹不是追风,而是十多年一以贯之追求的阶段性成果。”

平台总是会出现,能把猪刮上天的风也会来关键是底线在哪里,做了多大努力。

3.个性

杨勇坦言他并非一个社交达人,从内心来说,其实不爱社交。

通过“中国式众筹”塑造一个理想的环境,从而完成自我救赎。可以说,杨勇做众筹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同时,或许,也许,它还能解决中国社会的一些痼疾。

《中国式众筹》这本书处处闪现着人性的讨论,杨勇也把中国人的人情世故吃得很透,因此,他设计的“圈儿”不再是无用社交,而是高效能社交。

股东们认的不是市场回报,而是身份标识!


有一种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有一种校友叫别人的校友,但所幸能看到《中国式众筹》,和“别人的校友”拉近了距离,能学习到他的思维方式。

最后说两句

自从开始写《中国式众筹》的读书笔记,看了很多简书里的签约作者的高阅读量文章,借鉴模仿了一些优秀签约作者的视觉,感觉这样的输出更有利于后面的学习。

明天继续加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经历了三轮的原创挑战赛,写作于我是享受与快乐,是身心的放松和自我认知的完美结合。不在意,为什么而写,只在乎布道...
    子斌老师聊众筹阅读 928评论 0 2
  • 他们那么配,不在一起太浪费。 ——衡·Isabella 小感悟 文/衡·Isabella 作为迪士尼动画家族的后裔...
    衡Isabella阅读 3,733评论 0 2
  • 《怡景再回眸》 墨淡白素飞另离, 鸿杰开圆器如声。 天宫心出忧摆点, 惠情只在花景童。 朝胡朝摘朝凯怜,ps:朝 ...
    春城怡景阅读 428评论 3 19
  • 今天,2017年最后一天。回首这一年,感觉365天犹如一瞬,无论曾经如何波折,也走过了这些日子,喜怒哀乐,...
    浅安然t阅读 110评论 0 0
  • 我们是情绪的动物,是会思考的苇草,所以我们有着七情六欲。 我们习惯把好朋友当树洞去吐露心声,很多时候啊,我们却误把...
    MissCloud阅读 2,60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