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免不了遭遇盘问。“做什么工作?工资多少呀?有对象没?”不只三姑六婆,五叔六舅也一样八卦。只不过,侧重点不同。三姑六婆,更关心终身大事,五叔六舅,更关心工作工资。
年初三,舅舅来我家拜年,茶水瓜果间,聊到工作的事情。“你怎么不去银行工作呢!”我愣了一下,弱弱地“认怂”:“我进不去!”
“银行又不难进了,现在,我们那边某某家的阿华,去年就进去了,听说,工资高,福利好~~~”。“诶哟,不错哦。”我真诚地点头称赞。
知道他为何有此一问。昨儿个就听说妈妈的老表的儿子,说起来也是我表亲,与我同年,现在在某某银行,两年间就发达了,年底买了辆车。25岁的年纪,有此成就,真的很不错。两相对比,我就差远了。
我能够理解,舅舅言语间的“恨铁不成钢”。只是有些诧异:怎么到哪,都有“别人家的孩子”?我那表亲,就是别人家的孩子,银行的工作,就是铁饭碗。而且显然,他把工资,金钱当做了工作好与不好的评判标准,还是最高,甚至唯一标准!
后来把这事说给朋友听,她问我,怎么不和舅舅讲说明白。我说,舅舅是长辈,如果我“反驳”,势必引起他不满。而且三言两语的,我无法向他解释,隔行如隔山;也不知道该如何告诉他,自己对银行工作没兴趣;更不晓得怎么阐述,职业无贵贱。他既这么想,那是几十年形成的观念,根深蒂固。如果我长篇大论,他还会纠集各种“大道理”与我来一场口水仗,我们争得面红耳赤不说,还没个结果。再说,大过年的,影响也不好。所以只好“认怂”,听了一通“扬他贬我”的话,以此结束。(而对于自己的回答,自我感觉蛮高明的,嘿嘿)
而且,我都出来工作了,与舅舅没什么很多交集,最多过年时遇到,再听他唠叨一番,或者一听他说这个就岔开话题,也没什么大不了。
办公室几个女孩子,情况不一,有当妈妈的,有新婚燕尔的,也有单身的。有天,大家聊天,不知怎地,聊到结婚生子上面去了。这个说:“看你,这么年轻就嫁人生子,孩子三岁了,马上就要上学了,压力好大,傻,不知道享受单身!”那个说:“早点结婚也没什么,反正是那个人;再说生孩子,女人都要过那个坎,除非不嫁或丁克”还有说:“女人结婚没什么,最好3年内生孩子,据说这样家庭更稳定些。”
七嘴八舌,然后吵起来了,个个面色不渝,不欢而散。
其实,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那都是个人自己的事。可是人类很奇怪,当我们面对不同时,常常希望对方被我们“同化”,认同我们的想法,想法设法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在别人头上。
想起去年,某位男星,英年早逝,作为他好友的两位女星,当晚没有发微博哀悼,结果遭到“键盘侠”群起而攻。事实上,两位女星,哀痛不已,不是没发微博而已。每个人哀思的方式不同,好为人师者觉得“没发微博,一点都不伤心,友谊是假的,人品有问题~~~”那两位女星何其无辜!
看我们身边,有多少“好为人师”者。我差点也入了这个“坑”。上次写了篇文,主张婚姻不将就,祝福所有人遇见对的人,嫁给爱情。有读者留言:遇见了,可是自己知道不可能。我一看,知道她喜欢上自己的好友,于是想回复鼓励她追求。因为在我看来“追还有机会,不追什么机会都没”。最后撤回。我在想:我又不是人家,不了解人家的细枝末节,能有什么主意?有主意都是根据我自己的情况,我已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延伸的,不一定与人家相合。瞎猫碰上死耗子,那是运气好,要是因为我这句话,她去表白了,结果连朋友也做不成了怎么办?那岂不是罪大恶极?!
想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是啊,连树叶都没有相同的,何况是极其复杂的人类。我们每个人的三观,都是个人家庭环境,接受教育,后天成长,慢慢塑造出来的,多少会有差距。而且,每个人的三观,根据的时间变化,事件变化,又各有不同。这多彩纷呈,又千变万化的,怎么可能统一。
有次看《金星秀》,有年轻妈妈留言,抱怨公婆思想陈旧,在诸多,特别是育儿上面,特别顽固,宠爱孙子,自己稍稍对孩子严厉就会招到反对甚至指责,然后吵起来。求金姐支招。金星回答:很简单,让他们说就是了,你做你的。久了,他们自然就拿你没辙!金姐就是金姐,高!
认识一女生,天生强势,工作就算了,在生活上也是,米粒大点事儿,也要与他人一争,常常说得别人下不来台。与同事相处不融洽,时常被人议论“将来与婆婆合不来”,也没个交心的好友,就连她衷心耿耿的老板都曾说过:“有机会,换掉她”。看,这么好争,也没得来好果。何必费这劲儿,做这费力不讨好的事儿?
三观不同,不必争执,适时“认怂”,是智慧。
想法相同,很好,我们可以愉快的玩耍;想法不同,正好,交换一下,我们不就多了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思考方式了吗?多好!正因为有那么多不同,我们才能碰撞出绚烂的火花。试想一下,世界上所有人的想法都一样,那么哲学思辨也没有存在意义了,人与人之间也不必交流,大家三观都一样,看到别人就像看到另一个自己,还有何乐趣可言?所以,何必要互相争执,追求统一呢?不都说“求同存异”吗?
而且,是强者,不会抗拒想法不同,反而会很乐意接受,并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形成自己独特的适合现有世界的三观,并且通常他们不用强调,自带气场,得到认同,比如马克思。是弱者才会害怕不同,时刻想着甚至强求别人认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