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讲师六期任静艺坚持分享第764天
坚持读书第5天,总有一段文字打动着我们……
魂归新桥
书云
外出打拼这些年,渐渐有诗句里的归隐之心。每每回到新桥,觉得生活未尝不好。有一份事情做,可以记录生活,如果有爱的人陪伴身旁,觉得怎样都可以。静默如谜的恬淡生活,与外界保持沟通,不至于枯燥乏味。人应该怎样活着,是心态上的一个问题。
父亲是一个用尽一生在沉默中栽种的男人,他给予我爱的方式就像新这座村庄里每一块土地一样沉默、厚实而肥沃。像《圣经》里,栽种有时,拔出栽种的有时。他给我最为直观的此种生活之感受。梨树、毛桃、橘树、橙、李、杏、核桃,他都能种活,还擅长嫁接。一棵树上可以开两种花,结两种果。对植物的迷恋,我或许从他身上得到完全的继承。所以,年幼时便开始开恳自己的花园,接连种了薄荷、月桂、仙人掌、紫鸭、拓草种种。夏天,百枝莲密密生长,爆出大团深红与白的花丛,极远处也耀眼。母亲说,去年百合也开花了。
这样,春天开始,就有无尽的花在开,夏天数不尽的果实在生长,秋天的屋子里有成堆的坚果与橙,吃不完。
父辈这种沉默而劳苦的日常,教会我什么,无法说出口。我曾想象过,像父辈这样在远离都市的村庄里生活,春耕秋收,年复一年,将自己的双手双脚融入沃土,我是否能够坦然面对这种寂寥,是否有一颗足够强大的与世无争的心,后来觉得,虽然根基与他们有同样的底色,但我生在一个不同的时代,是时代让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还是我们的心让我们拥有了怎样的生活?这是一道难题。
今年年关再次回到新桥。没有什么改变,只是父母看上去又老了一些,家里的猫已经过世,有了一只新的麻灰色的小狗。
母亲走过来闲聊,问可不可以为她拍一张照片。此刻想起,为他们拍照,是一件想了很久的事情。他们的老去,让我时常伤怀而没有勇气说出口,尤其是父亲。只能选择在某个瞬间快速拍下他的剪影。开始有意识为他们拍照,问他们要年轻时的照片,那天母亲在旧樟木箱子底翻出年轻时的身份证和黑白证件照,她梳了当时时兴的麻花辫,父亲穿着白色衬衫,如此年轻的两张脸,让我感到丝丝陌生的同时心里五味杂陈,他们也年轻美丽过,和我一样。
我举起手机,说,我要拍了。母亲很开心,站在花丛里笑容满面,我看着她蜡黄的面容,头发微微斑白,她已是六十出头的老人。但此刻,她有脸上有孩童般的笑容,眼神澄澈,望向远处的树。我按下拍摄按钮。母亲被定格,拿给她看,也许是目睹自己的衰老,连连说,不喜欢。
对他们的感情,如在密密缝缝一块花布,长年累月,越织越长。到现在年纪渐长,感受到它的重量。
离家时,梨花正好开败,结出翠嫩幼果。院落里的竹影晃动,晚春三月早晨刺亮的阳光宣示着夏天即将来临。我独自带着猫,和拍下的照片,拖着一大堆行李,被压得很慢很慢。我一直在考虑,等事业稳定下来,要不要留在新桥生活,但心里还是缠着那个疑问,是时代让我们怎样去生活,这是自己的心让自己拥有了怎样的生活?我可能永远也想不清楚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