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以下几点很重要(只分析主观因素):
作者:杨尧
1: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需要通过什么样的事情,业务,模式来达到。
先有问题,才有业务,而不是先有业务,再有问题。现在的商业环境中,业务模式,商业模式,可模仿和借鉴的太多了。首先要搞清楚这个逻辑,如果逻辑是反的,最终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有多少企业死在这一关?
2:足够的信心。
有了想要解决的问题,那么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坚持到底。京东刚拿到第一轮融资的时候,要做大家电,所有投资人都很反对,原因是京东的3c类目还有占领一个比较大的市场分割,并且包括美国的亚马逊在大家电上的成交份额都非常少,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参考,东哥当时非常坚定的要做大家电,原因是京东分析了苏宁国内的财务报表发现,效率极低,成本非常高。无疑这是一次冒险,这个决定需要一个强大的耐心和足够的信心,前提是建立在分析完竞争对手以后是否有机会。
3:想清楚补贴是为了什么。
现在大部分的电商平台的补贴形式大部分是通过优惠券让利给用户的形式居多,这种方式只能短期的获得gmv ,是为了平台交易额和融资准备的,并没有考虑到用户的一个成长体系,以及补贴的真正价值何在。京东补贴了多年,为什么用户的忠诚度越来越高,是因为京东的补贴正在的目的是为了给物流,服务,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善,然后更好的回馈给消费者。所以补贴之前,想要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融资,还是为了顾客长期的服务和价值。
4: 你简单,比什么都重要。
越成功的越简单,成功的商业模式其实就是最简单的。就团购这一个功能和模式,收割了所有线下服务行业。拼团也就一个功能和模式,让拼多多迅速的提高了知名度获取了大量的用户,还有比这更简单的吗?简单吗?你简单,比什么都重要。
5:别人的失误就是我们的机会。
易贝在中国的失败,是输在了自己的失误,淘宝的成长是赢在了抓住机会。目前的电商创业环境已经特别少,如果别人一旦失误,就是我们奋起直追的机会。
6: 永远不要忘记用户体验,有多少人真正坚持和坚守了。
电商的本质:产品+服务+效率=用户体验。这几年,很少有人再提起用户体验这几个字了。
最后用一个小故事结尾:
2011年,李连杰和马云商量成立一家公司,马云提出三个条件,李连杰无法接受和想象。
1:三年不赚钱。
2:五年亏不死。
3:不碰地产
原来,钱是用来坚持价值观的,而非用来补贴的。今天就说这么多,那天突然想起来再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