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妄的源头——分别心
玩健身的人都知道,健身圈里有一条很明显的鄙视链,同样是健身,请私教的鄙视自己练的,自己练器械的鄙视只玩跑步机的,只玩跑步机的鄙视连健身卡都办不起,自己在家练的。
这样,处在鄙视链顶端的人沾沾自喜,每天在健身房都眼高于顶,仿佛世界欠他一个90度躬身大礼,而处在鄙视链底端的人平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健身,实在要说起来,总是小声辩解:“嗨,我就是自己瞎玩。”
请私教的人比自己在家练的人优越,这种观点就是佛家言——虚妄。
因为身形会变化,最终会消亡,相对亘古的时间,其实请私教的和自己在家练的都一样。好比两只蚂蚁,一只特别强壮,可以超过一般蚂蚁7年的寿命,它可以活8年,那蚁后是不是要鄙视它说,切,老娘可以活20年,而当你作为一个人类,听到蚁后这样说,你会作何感想呢?
所以费勇教授说:
根本上,我们眼见的一切,全是虚妄,一方面因为不同的视界,而有不同的风姿,另一方面因为时间的流逝它们时时刻刻在变化,在消失。
虚妄的定义是“非真实”,那么我们从何而来的一些“非真实”的结论,甚至将其奉为人生信条,为人行事,时时参照之呢?
《坛经》说,虚妄的源头,就是分别心。
分别心让我们的选择越来越少
当年慧能凭着一副偈获得五祖衣钵,而使神秀一个修行之人起了杀心。
后人将惠能的修行方式称为顿宗,将神秀的修行方式称为渐宗。惠能倡导“心中有禅,处处皆是修行”,神秀倡导“心中有禅,处处不忘修行”,一个是考前抱佛脚,考了第一,一个是天天做题到深夜,考了第一。
世人于是觉得,顿宗比渐宗高明,都来追求顿悟。觉得什么好,什么不好,并追求好的,诋毁和恐惧不好的,就是分别心。
实际上,作为大多数的普通人,都是从渐宗起步的,因为人类都是“后熟”的。在人生的前十几年里,得先学习分别,“尊老爱幼”是好的,“欺男霸女”是不好的,“勤学苦练”是好的,“偷懒摸鱼”是不好的,“米饭”是好的,“农药”是不好的,这样将小命保住,活到“成熟”了,再尝试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因为我妈不爱吃胡萝卜,我到现在都觉得,胡萝卜不好吃,当我去菜场的时候,我根本就看不到胡萝卜,因为胡萝卜在我看来,是一种植物,不可以吃的。
这就是我们“接收”到的“分别”,当我们成熟了,我们就要开始选择:我是要将灌输进来的分别照单全收,还是打破“分别”,寻找更多的可能。
“父母在,不远行”真的是对的吗?
“我真的要有上进心吗?”
“我真的必须结婚生子吗?”
当你开始觉得某件事情,某个观点,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现在是好的,未来未必是好的,现在不好,以后可能会变好时,时就有了“无常”的看待事物的眼光,世事无常,这样和那样并无分别,于是你会发现,人生没有绝境,很多条路突然展现在眼前。
实践一下:
胡萝卜其实很好吃,不爱吃的同学可以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