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沟

昨晚与老父亲之间的一次沟通又是不欢而散。

这样的情景,记得是从我工作后,有了自己的三观开始,我们之间的对话就常常容易擦枪走火,最后就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父亲就气鼓鼓地批评教育我,我也只好无奈摇头生闷气,或者干脆夺门而出,结束一场激烈的语言冲突。

父亲生于40年代,大学毕业后,积极响应上山下乡去了海南。凭着他一股努力进取的干劲,当上了公社书记,并带领着当地群众修建水库公路、开荒种植、排忧解难,倍受当地群众的爱戴和赞赏。这些过往历史,父亲偶尔有提起,但也只说道其中的艰辛历程,目的是教育我们要刻苦耐劳。

直到近些年,我从那些熟悉他的村民口中得知,当年他指挥修建的那座水库至今还得以沿用,完好无损。那些当年与他共同生活过的三同户,以及他们的儿女辈,说起他当年的丰功伟绩,总是竖起大拇指,充满敬佩和感激。由此,我对父亲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这个有着40年党龄的老父亲,对国家对党自然怀有一份特殊深厚的感情,这大概也是生于那个年代有过相同经历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到的。

而新时代成长起来的我,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感受也是真真切切的。新的观念和思维模式正在刷新我们原有的认知,也影响着我们做出改变,从国家层面到工作,到家庭,无不如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考虑更多的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的和谐发展,当然,这并不代表不爱国。

与父亲的沟通障碍往往在于,他总会站在道德最高层面去评价社会现象,而我却常以亲身体验和感受去分析问题。这样沟通的最终结果,就是我被冠之以自私自利完败在他崇高的道德绑架之下,我只能继续择荒而逃。两代人,在这道可能一辈子都跨越不过去的时代鸿沟前或纠结或疏离,是无奈的。

但换个角度想,不同的思想碰撞所产生的火花,有时也是一种美,它让我们感知世界的精彩纷呈,也算是生命的馈赠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