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6点闹钟响,现在天长了,洗漱之前先把客厅的窗帘打开,天已经是灰蓝色了。因为怀宝宝之后晚上睡得早,所以早晨的起床气几乎没有了,每个清晨都神清气爽。
面对新的一天,总希望在心理上、精神上能发生点变化,成为一个和昨天不太一样的自己,我想,这就是造成我每天或多或少都有点“知识焦虑”的症结吧!
关于英语
去年年底,某一天看美剧,突然意识到自己总是不由自主地去看中文字幕,莫名的恐慌。第二天就开始在APP上坚持背单词。其实每天系统给出的新词汇还不到20个,但会根据你的记忆曲线特点,重复给出之前不认识的、不熟悉的单词让你去复认。于是在吃早点的时候背几个单词,成了我每天的必备动作,生怕某一天,因为工作、生活中英文环境的缺乏,英语水平暴降,等想再拾起来的时候,就没那么容易了。
关于读书
每个假期都是我的读书量波峰,有大块的时间用连贯的思维去读一本专业类的书籍,但假期毕竟不是常态,于是利用工作日的什么时间段来读书,来保持知识获取的持续性,成了我“读书焦虑”的问题来源。
包包里每天都装着一本书,午饭之后、午睡之前会看两眼,可能是因为食困,也可能是因为它是专业书,每天这短短的两眼使得阅读思维不连贯,这本书一个月了都没读完,读过的部分也似懂非懂。然后我意识到,这是阅读方法和越多时间选择出了问题。
关于写作
组建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写作小组,群友们每周都至少写一篇文章,体裁内容不限,但关键是要写、要输出,完不成任务有小小的惩罚措施。两周来我发现,有的人能一周3-4篇,并且质量都还不错,有的人会踩着deadline匆匆赶出一篇来完成任务。抛开群友们真实生活中的本职工作不谈,产量低、质量差的根本原因不外乎有2点:一是输入少,二是思考少。
坚持输入和深度思考是写作中老生常谈的两个问题,可这两个问题的改善并不是一天两天能出成果的,所以,又会焦虑。
关于学习
在线教育给了你我那么多机会自主学习,想学什么在网络上几乎都能找得到。还有不少活跃的微信社群,也会定期组织微分享、微课程等,并且很多资源都是免费的,不仅能让你学到知识,还能交到同一个领域有共识的朋友。
这一年,我在工作上需要有点突破,关于思政课、慕课两者怎么衔接,怎么融合,又怎么推进,需要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落实,出成果。要看的东西、要想的东西太多,大概是造成“学习焦虑”的主要原因吧,就好比前几天看到一个考研培训的讲师说:别迷信一些机构给你的几个G的资料,开始复习的时候激情澎湃,等快要考试的时候才发现还有那么多没看,于是东瞅一眼西撇一眼的,知识没成系统,思考没能深入,考不好是正常的。学习材料的准备,要图精,不要图全。然后醍醐灌顶。
我总是觉得有很多东西需要看,很多资料需要读,其实是信息搜集的方式不对,有时候也是方向不对。材料堆成山的时候,行动的开始就变得更加艰难,焦虑也就更加深重。
任何领域知识的学习都是一样,即便你每天拼命学,都可能赶不上知识出新的速度,也赶不上那些“术业有专攻”的大牛。不焦虑的最好办法,不如先花时间来精简自己的欲望,了解一下主要目标到底是什么,把旁边的枝枝杈杈修剪整齐。然后再采取行动去补充知识,碎片化的亦或系统化的,寻找自己习得知识的特点和恰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