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不容易在三个月的熬夜之后决定“休养生息”,第二天早起跑步,顺道买回早餐开启美好一天。谁知醒来已是十点。习惯性地打开手机发现七十多岁的外公早已在朋友圈分享: 今天跑了10、68公里。
“当人们不能挣脱某些因素的时候,就会选择顺从和视而不见。”
多少人在我们设置六点早起闹钟时,就已经想好明天起不了床的“失意”结局,并且一起想好了“后天再来一次”的完美退路。而这样想好这些“注定”的人,相信了这种神奇的力量超乎自己掌握,不必自己挣脱,顺从就对了。
这些相信“注定”的人们其实自制力并不差,他们只是将自我内心失败的暗示通过潜意识转化成为了实质性内容,直接反应到——我起不了床。
相信自己做不到和相信自己能做到,一样重要。
是人,总会有失败。而我们这些相信“注定”的人,多多少少都有过失败的经历。曾经的失败好像要为你做些弥补,为你盖好了逃避努力、逃避工作、逃避压力的空间,让你陪伴自己的虚无一起度过。从此,又有了随波逐流的理由。
“人活着就要受苦。”
“人活着就有希望。”
这两种拥有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的人,在生活当中的关注点也是不同,哪种人收获到更多的希望,哪种人收获到更多的苦楚,一目了然。
在这个“丧”文化流行的时代之下,是我们年轻一代对生活压力的逃避,隐藏在“丧”之下的我们也希望更够改变现状。但太多的“丧”是否给了我们太多失败的预判,让我们本打算大步迈出的步子变得小心翼翼。
“耶,我是个废物。”
在这句调侃之中,或许隐藏着对过去失败的逃避和为未来失败建起的舒适圈。现实中大多数的我们都认为自己不是一个成功的人,“成功”这两个字跟自己完全搭不上边。成功的人虽不多,但最起码我们都有平等地去获取成功的机会,只是不想去获得而已。要想成功,那必定要在潜意识里相信自己成功。不去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怎么会知道成功的那个是你呢?
年轻人的自制力真的不行吗?
我认为年轻人完全可以做到自律、自制。只要他不给自己留下“注定失败”的潜意识。自律、自制带来的成功,可以将我们从过去失败与注定失败的阴影中拉出来,为自己规划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