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了教育集团市域四所学校语数英三个学科的联合大教研活动启动仪式,某个领导的讲话简直是戳中了我的痛处。
他用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展示了教师发展的变化趋势,大意是老师可不能跟老中医比,越老越有经验,而是在三四十岁的时候教学效能就开始缓慢下降,所以要加强学习。天啊,我觉得自己就是这样啊,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似乎已经无可挽回地在走下坡路。一个人难道不能持续上升吗?这事实也太伤自尊了。
第二个观点也戳中我的痛点,他列了三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似乎一种都不符合啊,不年轻有热情,颜值也不高,似乎也没有太大的人格魅力。
第三个内容是“有效的课堂应减少课堂时间的浪费”,他罗列了14条浪费课堂时间、导致低效教学的的行为:
1.上课不能马上静下来;
2.中间暂停维持纪律;
3.因任务布置不清楚造成的拖延;
4.因活动衔接不好造成时间浪费;
5.不必要的说教;
6.在课上安排班主任工作;
7.教师个人情绪发泄;
8.教师语言啰嗦;
9.教师有口头语;
10.教学内容多数学生已经掌握;
11.教学内容多数学生听不懂;
12.教师上课提问质量低;
13.提问对象安排不当;
14.板书过多等。
好吧,这14条,我中了好几条,特别是1和2,我感觉这个学期特别明显。其他的我说不准,也许有,也许没有。
总之,教师的前进之路多么艰难,想不走下坡路,想不落后,中年教师要比以前付出更大的努力。没有什么经验可以炫耀,又要时时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要被时代抛弃。总之,我感觉,年轻时遗留下来的问题尚未解决(怪自己年轻时不努力或不会努力?),新的问题又层出不穷。如果只是混日子,那么生活还是挺容易的,但只要你有追求,对自己有要求,那么就要付出很多。
那位领导的一些讲话也给了我一些启发。教育教学还是有很多方法可以遵循的。我是否可以搜集那些有效的方法,特别是那些我还做得不好的方法,然后用刻意练习的方式训练自己。例如他提到的几个做法。
1.上课要提高质量的问题。我觉得这个应该可以在备课时多思考,然后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多跟同事讨论来实现。我们备课组有共识,认为一节课应该有主问题来设计课堂。那么该提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思考以及思想的碰撞来实现,尽量避免低效的提问。
2.注意板书。板书是教学活动中有效的辅助手段,应该能够清晰地表现出整节课的内容及思路。我以前在这方面是比较薄弱的,也许正反映了我教学思路的不清晰。以后我要更注重教学设计,可以尝试用思维导图当方式呈现板书。
3.作业要抓好。这个也是我以前的薄弱项。他说作业抓得好的老师才能教得好,因为严师出高徒。以后我要想出更有效的方法抓学生的作业,包括作业的设计更有效,作业量要合理控制,作业的布置要清晰落实,还有收缴情况的保证,批改作业的方式,以及讲评作业的方式等等,全都要好好梳理一遍。
4.增加与学生接触的频率。他说,多与学生接触的老师,即使课上得不是很好,学生的成绩也不会太差。我觉得他这个说法挺有道理。多跟学生接触,不仅在情感上加强了师生联系,而且教师有了更多的机会向学生实施教育。以后我要用量化管理的方式保证我与学生的接触频率。例如每天找一个学生谈话,每天至少跟十个学生打招呼等等。
5.承担公开课。唉,这是我最害怕的一件事,虽然我知道这对我很有好处,我努力吧,或者我把每节课都当做公开课去上,即使没有人来听,这样可以吗?
除了以上几点,教师还有哪些方法呢?我想把那些方法都搜集过来,然后找出自己还没有做到的,想出一些办法来刻意练习。所以,今天,我去图书馆借了4本关于语文教学和学习方法的书,准备寒假期间好好研究一下。
201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