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自由的文体,“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特点。正如鲁迅所说“任意无谈,无所顾忌”,他还推崇曹操及魏晋散文的“力主通脱” 。写真实的“我”是散文核心特征。
写作没有灵感时,就没有写什么东西迫切的愿望,这时什么也写不出,什么东西也不想写,如果勉强动笔,则写出的东西是味同嚼蜡。
宋代词人辛弃疾写过一首词牌叫《丑奴儿》的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要勉强说愁,则感情是虚伪的,空洞的,写出的东西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如何能感动他人呢?因此,不要“为赋新词强说愁。”
散文写作技巧:
1、多阅读中外文学作品
有一个钢琴家,他旅居国外,闻名遐迩。外国的音乐批评家都说他的弹奏中,有一种说不出的优美深刻、从容大度的风格,是欧美钢琴家所没有的,使听者耳目一新。
这位钢琴家说,这得力于他的父亲,他年幼时,父亲每天让他背一首唐诗宋词之类的旧诗词。积之即久,心中熟记的那几百首旧诗词对他心灵的陶治,不觉形于钢琴弹琴中,从而产生让人赞叹的效果。
阅读文学作品不限于年龄、专业,职业,都需要多读点文学作品。文化修养的高与低,表现在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应对进退上,有与没有,高与低,给人的印象迥乎不同。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 刘禹锡 《陋室铭》
文学作品能增长人的知识,开阔眼界,给人以美的享受,能在潜移默化中陶治人的性灵,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和鉴赏水平。但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浩如烟海,需要有选择的阅读。
2、写作需要“惨淡经营”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要留心观察一点会有收获。一个老妇人布满皱纹的脸上的微笑,一个学生琅琅的读书声,一个教师住房窗口流出来的灯光,几只小猫咪在公园大树旁的地上嘻戏翻滚着。
这些都是常见的现象,但是,倘一深入体会,也能体会到许多动人的含义。把这些常见、习以为常的、平凡的现象,涵润在心中,融会贯通。
“仿佛一个酿蜜的蜂子,酝酿再酝酿再,直到酝酿成熟,使情境情境交融、浑然一体,在自己心中成了一幅“成竹 ”,然后动笔把成竹画下来。这样写成的文章,怎么能不感人呢? 我的意思是说,要细致观察,反复酝酿,然后下才笔 ” 。 —季羡林
创作的素材和激情有了,简练揣摩的功夫也下过了,怎样下笔?写一篇散文要有逻辑性,还需要有艺术性。
古人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又说:“不学诗,无以言。”散文语言十分重要。写散文绝不能平铺直叙,像记一篇流水账,枯燥单调。首先要注意遣词造句,清新自然、优美洗练。
此外还要讲究语言的技巧,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相传宋代大散文家王安石写一首诗,中间有一句,原来写的是“春风又到江南岸”,他觉得不好。改为“春风又过江南岸”,他仍然觉得不好。改了几次,最后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自己满意了,读者也满意,成为名句。“绿”本来是形容词,这里却改为动词。一字之改,全句生动。
又如有名的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原来是“僧推月下门” ,“推”字太低沉,不响亮,一改为“敲”,全句立刻活起来。中国语言里常说的“推敲” 就由此而来。
散文作家,不仅仅限于遣词造句,整篇散文都应该写的生动、诗意盎然。中国古代诗人,主张神韵、把诗写的新鲜动人、不能陈陈相因。
要像写诗那样来写散文。光炼字、炼句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炼篇。炼篇的内容很广泛。首先是怎样开头?写过点文章的人都知道:文章开头难。
在中国古诗词和现代散文中,如果细心揣摩,可以读到不少开头好的散文和诗词。有的起得突兀 ,如奇峰突起,出人意外。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开篇从长江着笔,用“浪淘尽” 把大江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广阔悠久的时空背景。精彩开头的语言样式,语言要富有文采,生动贴切的情感描述,激发想象。
“ 曾在翻译诗里爱过希腊废墟的蔓草荒烟,曾在风景明星片上爱过夏威夷的明媚海滩,曾在线装书里迷上“黄河之水天上来”,曾在江南的歌谣里想自己架一叶迷途于十里荷香的小舟……” —— 张晓风 《情怀》
文章开头好,并不等于整篇文章都好。对于文章的结构需要煞费苦心,惨淡经营。整篇文章一定要一环扣一环,有一咱内在的逻辑性,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都要严丝合缝,无懈可击。
文章的气势也不能太过单调,也不能陈陈相因。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上,出现了不少不同的风格,《史记》的雄浑,六朝的浓艳,陶渊明、王维的朴素、徐庾的华丽、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流畅灵动,《红楼梦》的细腻,《儒林外史》的简明,无不各擅胜场。
文章的中心部份写完了,到了结束的时候。才发现开头不易,结尾更难。
例如:杜甫那首著名的诗篇《赠卫人处士》,最后的两句是:“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洋洋洒洒数百言,或在天上,或在地下。最后的结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也使人有余味无穷的意境。
还有一首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把读者带到一个永恒的境界中去。
上面讲了一篇散文的开头、中间部份和结尾。都需要认真对待,字斟句酌的同时,并且需要有一个中心的旋律贯穿全篇,不能写到后面忘了前面,一定要使一篇散文有变化而又完整,严谨而又生动,奇峰突起而又顺理成章,必须使他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
要像谱写交响乐哪样来写散文。
愛讀書,也愛旅行;
愛詩詞,也愛Guitar ;
愛書法,也愛写作;
我是Lindsay語絮,看书慢+写文也慢;
请叫我“蜗牛”小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