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思维,不同人生

历时21天的共读,我终于把这本《穷爸爸富爸爸》一点一点啃读完了。其中谢兰珍老师的精彩领读和小伙伴们的群内交流和讨论,让这次共读变得更加深入。

在读这本书之前,就听闻这是一本全球畅销的经典财商书籍。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有几个词语、几句话,总是重复不断地闪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意义所在吧!

一、财商教育的缺失

其实,每个人每天都在和金钱打交道。但是,我们会发现财商教育却是学校教育里容易忽略的一部分。

都说要教给孩子一生受用的知识,我想财商教育不就是让孩子一生受用的吗?

我们也会发现每年的毕业季,都会出现大学四年学完,然而却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除去学生自身的因素,是不是还要再反思教育的本身,为何而教?何以为教?

二、不同思维不同人生

罗伯特的两个爸爸,一个穷爸爸,一个富爸爸,他们代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财富观,一个认为“贪财乃万恶之源”,另一个则认为“贫穷才是万恶之本”。

他们不同的思维也决定了他们的财富状况。穷爸爸靠努力工作,挣取薪水获得收入,往往陷入负债的泥潭中;富爸爸拥有自己的事业和资产,让钱为自己工作,走在财务自由的康庄大道上。

可见,不同思维造就不同人生。

三、专注自己的事业

书中讲到专注自己的事业,注意事业和工作是两码事,事业是资产项,工作是收入项,只有把额外的收入用来购买可产生收入的资产,你才能真正感到财务安全。

怎么专注自己的事业呢?这让我又想到了前面看过的《小狗钱钱》里面的观点:做你喜欢做的、做你能做的和做对人有价值的事,这样你才会真正地深耕,让它成为你一生的事业,从而成为资产项。

当然,专注自己的事业不等于不学其他的技能,时代在变,每个人也都需要不断迭代自己。

我记得,我们在群里讨论过如果我们不教书,还可以做什么的问题?这个话题很多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的理解是可以结合自己原本的工作,做一些迁移,本质属性相近的工作应该是自己可以选择的工作。

四、多为困难找路径

两个爸爸的思维习惯很有意思,一个是“我可付不起”,而另一位却总是想到“我该怎样才能支付得起”。

这是两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一种是消极的、规避的心态,一种则是探寻问题答案的、进取型的心态。

在工作中,自己有时也会不自觉陷入这样的困境中,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会更多的去思考“怎样才能支付得起”,消极毫无意义,只有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才能真正地把难题解决。

五、先支付自己

因为囊中羞涩,在我的惯性思维里,“有能力才支付”往往会占据上风。

不过,书中提到的观点——“先支付自己”,我对它的解读也是耳目一新。

当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我们会想要拥有它,不过由于资金短缺,你无法立即支付,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发挥压力的作用,让购买需求和压力成为激发自己提高理财能力,想出新的赚钱方式,从而去支付自己。

我们常说:多为胜利找方法,少为失败找原因,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虽然,无法全部吸收这本书的内容,但是,我仍然感激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共读这本书,给我薄弱的财商又上了难忘的一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