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其拉甫哨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门
红其拉甫哨所,这个与巴基斯坦交界的边防哨卡,是中国西南地区最边远的哨卡,设立在昆仑山海拔5100多米的高山上,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门,我们大家可能知道这个哨所,是每年春节晚会上,几乎都有这个哨所的战士向祖国人民拜年,表达他们捍卫边防、保卫祖国的决心。这里四周被常年积雪的高山所环绕,气候寒冷,景色壮观,令人震撼!
在今天,当你亲自站在这国门下,在缺氧状态和呼吸困难的情况下,看到我们的国门、看到我们的哨所,真正体会到守卫在这里的边防战士才是最可尊敬的人。
当你看到屹立在红其拉甫哨所顶上的那一面艳红的国旗,风中翻飞如鹰,血管里,热血沸腾!心头间,豪情飞扬,国旗是每个中国人笃定的红色信仰!
当你看到依上而下刻印着“国徽”和“中国”两个红色汉字的界碑,背依国旗,直面界碑,最会激荡起心底的家国情怀,感谢祖国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平安!
当你看到了笔挺而立的边防战士,戒备状态的肃穆神色,令人默默地敬服而叹,山河无恙,岁月静好,只因有无数个英雄为我们负重前行!
当你看到戍边员行走在边境线上,他们是不穿军装的边防卫士,他们是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高原云端边境线的“守护神”,巡视着脚下这片神圣不容侵犯的热土。!
每一个中国人,在这个碧草无垠、云雪无界的边塞,当你眺见我们的庄严的国门、红色国徽,看到那面映衬着高原雪山的五星红旗,中国红是中国人注入血液的基因,是每个中国人笃定的红色信仰,我们会为这个伟大的时代进行欢呼,为我们的祖国欢呼!
(二)、瓦汗走廊:鸡鸣闻三国
瓦罕走廊,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东北段之间的一个山谷,是阿富汗至我国新疆的呈东西向的狭长地带,整个走廊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5公里,最宽处约75公里。走廊的南面是巴基斯坦,北面是塔吉克斯坦,素有“鸡鸣闻三国”之称。
瓦罕走廊,虽小却身居要位,宛如四国(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的交汇之心,交通要道的十字路口。这片土地,见证了东亚、中亚、南亚、欧洲四大文明的交融与碰撞,承载了无数的历史记忆,宛如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过往的辉煌。
瓦罕走廊与帕米尔高原,曾是古老中国的骄傲,遥想唐朝,帕米尔高原被亲切地称为“葱岭守捉”,那是属于我们民族的自豪之地。
公元399年,东晋高僧法显曾从长安沿古丝绸之路,从这里西行求取佛法,归来后描述葱岭当时的情况:“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耳……有顷,至葱岭。岭冬夏积雪,有恶龙吐毒,风雨沙砾,山路艰危,壁立千仞。”
公元641年,唐玄奘骑着古印度王赠送的大象,花了七天七夜穿过瓦罕走廊,于公元645年返回长安,将其所见所闻写成《大唐西域记》,玄奘笔下的葱岭“东西南北各数千里,崖岭数百重,幽谷险峻,恒积冰雪,寒风劲烈”是对帕米尔高原形象、准确的描述。面对它,我猜想当年玄奘大师应该也是被高原上雪峰与湖泊交相辉映的坚硬之美所深深震撼,因而产生与当地人一样的敬畏之心吧。
13世纪,富有传奇色彩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到过瓦罕走廊。他记叙这里宝石珍贵、骏马威武、弓箭手技艺高超,尤其提到山上的空气非常纯净,据说能治愈一切疾病。
瓦罕走廊历史上曾是欧亚大陆地区的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中亚文明、波斯文明和欧洲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千百年来,敢于冒险的商队不断探寻翻越雪山的垭口,沿着激流冲刷的河谷前行,逐渐在群山间踏出一条条蜿蜒的丝绸之路,留下许多著名的山口、河谷与通道。如今,虽然古丝绸之路上商贾云集、僧侣接踵的热闹景象已销声匿迹,但它的价值却并未随时光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