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生于世间,无论多么的平凡的人生,都值得去成就。无论我们当前多么普通,都要努力去完成自己。
文/ 七彩霞衣
朋友跟我说了一首诗: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苔》出自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
由这首诗我想到的是,生活在时间平凡的人们,如我,便如青石上白日照不到的那些青苔:命也不好,运也不济,庸庸碌碌,一事无成。
在这世间何以自处,如何也开出自己的花呢?
我就想到奋斗在文学和艺术领域的人们,不是每个人都是“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
如宋徽宗、李后主;或张九龄、欧阳修。既在文坛艺术界流芳,诗词绘画传后世;又在俗世间显名,做帝王,成将相,经天纬地显才能。
还有一些人,一生都是凡夫俗子,普普通通的。如同不见天日的青苔,寂寥落寞。
他们的名声都是在死后,后人加著的,与生着的他们其实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还特别特别的多,我精选出三个来谈。
01 司马迁——那个受过宫刑之辱的士子
司马迁的故事耳熟能详,李陵案直言受牵连,被施与宫刑,从此他由当官的士子,变成了体制外的阉人。
再没有扬眉吐气的可能性,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写出一本“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如此而已。
我一直在想象那个身心受尽侮辱的史太公,躲在斗室之中,奋笔疾书。出门还要承受世人的冷眼和嘲讽。
他去世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知道?他明明有后人有孩子的啊?难道他们觉得丢人与他断绝来往了吗?!他最后默默无闻的死掉了。
而他的书,在他死后多年,才被自己的外孙献给皇帝,传颂后世,名扬千古。而这些传送,这些名声于他又有何益处?
查人物生平介绍,许多人像司马迁一样著作名扬天下的作者,由生卒年就可看出那个人一生的落魄。
司马迁还有出生年代,仅死亡年代不可考。还有更多的人,是生卒年均不可考。每次看到这里,心里就有一种很拥堵很酸楚的感觉。
我就想他们活着的时候,尽管文采斐然,才华横溢,后人也这个家那个家的赞颂。
而回到他们活着的朝代,当时他们只是红尘中的凡夫俗子,默默的出生,又无闻的死亡。没有人去在乎他们,在意他们,记录他们。
他们在这人世间留下了皇皇巨著,他们自己却只是尘世间的一粒微尘,如须弥介子,泯然于惶惶众生之间,恰如我等普通人。
他们用写作成就了自己,也丰富了后人。
02 梵高—— 一辈子没有卖出一幅画的乡巴佬
陈丹青的《局部》,讲到梵高,说:没有人让他画画,没有人说你画个海边的男孩,你画个2D的星空吧。是他自己要画。他画了一辈子的画,却没有卖出一幅画。自由成就了梵高,也毁灭的梵高。
讲到他有一天碰到当时的一群名画家,把自己的画兴致勃勃的给人看。
如同现在一个北漂的草根画家,形容落魄,衣衫褴褛。碰到一群中央美院的高材生,衣着光鲜,高谈阔论,向他们展示自己的画作一样。
当然人家不屑的走开了,我们都是天之骄子,你算是哪根葱!?
听到这里,我就忍不住的眼泪簌簌而下。没有任何人让他画画,没有卖出任何一幅画,清醒与癫狂之间,他却从未停止作画,他画了整整七年。
直到有一天,他割下自己的耳朵,又过了一段时间,他饮弹而亡。
是的,后来他的画价值连城,那已经跟那个画家,那个乡巴佬,那个疯子,没有任何关系了啊!
一辈子默默无闻,画画没有任何受益,他为什么要画画?我觉得是因为他内心有画,不得不画。
他用画画成就他自己,哪怕一无所有,哪怕一无所获!
03 蒲松龄——七十岁才考了贡生的落拓书生
他考了一辈子考试,却也一辈子落第。71岁,过了人们说的古来稀的日子,才得了一个贡生。
他摆了个茶摊,给往来的人供应茶水,费用就是给我讲个故事。他写的那些狐妖,那些古怪,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利益。那个时候没有打赏,没有稿费,也没有广告收入。
除了耗精费神,除了耽误工作浪费时间,没有任何的好处,他为什么要写下去呢?
我又想起很多流传于世的作品,他们的作者甚至连名字却没有流传下来。
《古诗十九首》很多诗的作者是佚名,很多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小说比如《金瓶梅》,作者至今不知道是谁。四大名著作者是后人考证出来的,也未必可靠。
那么,作品不留名?当然也没有利,为何要写呢?我觉得可能是跟梵高画画的原因一样,我想写。他们是用写作成就了他们自己,如此而已。
04 再平凡的人生也值得世间成就自己
小时候看到那些名人名家,打开书一看,头衔都是一大堆,这个伟大那个杰出。
在我的想象里,那些人活着的时候如同佛陀一样,头上都是带一圈光环出场的。一到街上,就像现在的明星一样,鸣锣开道,保镖护航,万众瞩目。
后来才明白,那所谓的伟大杰出是后人附会的,他们在世的时候就是一俗人一屌丝,如你我一样。
就连佛陀自己,出家之后也是自己托钵挨门化缘,吃饱了再回到孤独园,自己洗脚之后,讲经说法。就是一普通僧侣的生活。
很多名人伟人当年活着的时候,不是耀眼的牡丹,迎风开出硕大的花朵;而是如白日照不到的一粒青苔,落在墙角地底。人们看不到他,发现不了他。甚至还会践踏他。
然而,他们不普通的地方在于。他们虽是青苔,却以青苔的姿态完成了自己。即便寂寞开无主,也依然在墙角,独自顽强的像牡丹花一样的盛开。
我就想,天地生人,或许不是我们自己要做这个干那个,而是上天本身需要你在这世间去完成。你顺天应时,去完成成就你自己就可以了。
身为一个作者,我并不知道我需要完成什么,那么我只写自己内心的东西,日日提升,把它写好就可以了。
《好文笔是读出来》的,有句话我印象深刻:我们不能拥有才华,我们只是才华的容器。
上天借着人们拥有能力和才华,让他们完成自己在世间的使命。哪怕这个使命没有利益,还耗费了他们的健康,也在所不惜。就像我提到的这三位。
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向古人学习的,也应该是这一点,学习他们在尘世间作为一个普通人不普通的去完成自己。
这种完成有时候很大,画个名画,写本巨著。
有时候也很小,可能只是要你做个好母亲好妻子。很小的完成做得很好也可以非常出彩。
朱光潜《谈读书》,谈书牍信笺那一章,提到欧洲一个夫人。她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只是因为她作为一个母亲,思念嫁到外地的女儿。日日给她写信,写了四十年,就在文坛上写出了自己的位置。
所以生于世间,无论多么的平凡的人生,都值得去成就。无论我们当前多么普通,都要努力去完成自己。
如同米粒一样的青苔,纵然那么小,纵然白日不到,也需迎着自己的春天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