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十年后甚至是二十年后的生活状态呢?我是被满满的知足给晃的头晕,继而飘飘然,逐渐的胃口大开,变得又不那么满足于当下了,虽然口口声声说是知足常乐,谁心里还不渴望工资再涨点,年终奖再多点?甚至有些更夸张的,非要中个彩票不算完。其实,内心里,已经很知足了,只不过忍不了那再好一点当然更好的诱惑。
每次和父母,或者兄弟的父母闲聊起来,老人们都无限感慨,谁能想到还能坐上自己的车啊,更别说房子,就连现在的这些吃食,手机电视之类,做梦都想不到啊。其实,问自己,十几年前,能想到现在的富贵荣华么?那简直就像看科幻电影一般。
依稀记得和死党同学(都来自穷乡僻壤)讨论起青岛的房子,现在很理解当时的愤青状态,一种完全的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的无奈和凄凉,“老子就不买房子,爱跟跟,不跟算熊!一样过!就不信还混不上个媳妇儿!”那时感觉房子是渺茫的,超脱天际的存在,媳妇儿么,女人么,至少还能够得着。回头想来,也不过十五年。
后来毕业工作以后,被逼无奈,只能践行那愤青的豪气,租房子,那还是合租,大小无所谓,只要便宜,东西最好都有,省的额外消费,简陋,肮脏,混乱,都不重要,在那些曾经的蜗居了,形成了更深的革命友谊,真可谓是把青春献给了出租屋,激情燃烧在地下室,那时候,谁还想着收拾一下卫生,更别提置办一些东西,甚至拾掇一下房子了,房子是别人的,凑活住呗。那时的房子,说白了就是一个吃饭睡觉的地方。仅此而已。何谈归宿感?
再后来,工资渐涨,找了对象,甚至非法同居了,虽然仍合租,至少档次往上提了一丢丢,至少脱离了地下室,能见到阳光了,能有个带窗户的小屋了,能有可以做饭的厨房了,虽然依然公用,这时候,没结婚之前,装也要装出个勤劳的样子,洗刷做饭多了,床单被套也知道更换了,袜子内裤也洗的勤了,总算活的有点人样,而摆脱了之前类似猿人的原始生活。那时的温馨幸福,更多的来自于两个人之间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更多的依赖于恋爱中荷尔蒙的温度的维系。依然生活在梦里,或许是谎言,或许是承诺,反正是嘴里编织出来的美丽的传说里。那传说里无一例外都包含着自己的房子。
结?婚后,买了自己的房子,但是又不能住在自己的房子里(能力有限,买房子如果是为了钓到媳妇儿的话,那都买到郊区,或者类似几环的样子,离工作单位很远,不适合居住),依然是租房子。这个阶段,虽然是租,但有了自己的房产证保底,心里多少踏实一些,至少心理上觉得自己至少属于这个城市,或者说,和这个城市有了一定的亲密的关系,至少坦然一点。后来有了孩子,也想给孩子一个更加温馨舒适的环境,无奈鉴于经济压力,怎能租住相对豪华的居室呢?说白了还是将就,现实的问题逼的自己没办法,落户,这个对孩子来说算是比较重要的问题,于是,就有了改善性住房,卖了远的,在市里就近换了一个相对环境好一些的。
于是,这才正儿八经的搬进了属于自己的家。论完美,那离得十万八千里,但是那种住在自己家里的感觉,完全的不同。就感觉浑身的十万个毛孔都舒坦,一种莫名的踏实环绕四周,这种归宿感甚至于大于女人所说的希望得到的安全感,在自己家里,就开始了添砖加瓦,开始了些微调整,按照自己的喜好,按照自己的意思,随便,越整越敞亮,越舒坦,越完美,更有意思的是,自己也好像变得勤劳了,擦桌子洗碗打扫厨房,洗衣服拖地收拾东西,好像都来的顺其自然,由心而发,少了指使,多了主动,地方宽敞了,孩子玩的也开心,双南向的卧室,南北通透的房子,就像打开了心门,哪里都觉得舒坦,怎怎都觉得敞亮,总感觉,从住进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才真正的有了家。之前的生活就像浮萍,都是寄人篱下的无奈,都是一种看似有家可归的居无定所。
难道不应该感恩社会的富足么?难道不应该感恩生活的美好么?难道不应该知足常乐么?
一路走来,见证了社会的发展,见证了科技的进步,见证了家的真正落地。时代发展日新月异,谁能想象未来十年的样子呢?或许,有了家,就可以静待花开,看云卷云舒,体验那幸福的从容,那踏实的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