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直播是怎样的体验?

  为了参加一个线上活动,在知乎完成了全平台直播的首秀。

1. 为什么直播?

  想涨粉,扩大ID的影响力。

2. 事先做了哪些准备?

  技术上,看了小直课堂的直播基础课,学会基础操作;开播前手写了几块KT板;安装手机支架,调试好最佳位置;换一身颜色衣裳,还涂了口红。

  选题上,选择了最感兴趣的心理学领域,“高度敏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个话题;

  内容上,写了500字左右的脚本,包含开头暖场、高度敏感型人自我测试、敏感表现的分析和总结;没写结尾。

3. 过程中让我满意的事?

  一直在说话,就算脚本上的内容播完了还坚持强行尬聊,不冷场;

  刻意注意发声,吐字清晰,声线温柔(不过这似乎不需要什么努力,因为音色是天生的)

  时刻有注意和知友互动:欢迎进入直播间、感谢关注、感谢掌声(填补空白时间)

4. 过程中有哪些让我不满意的事?

  互动太少了,公屏一片安静、投票只有一个人参与,不知道是不是首次开播都是这样惨淡的情况。小直课堂说可以通过和知友互动的方式,了解知友都是哪些人。但是如果知友连互动都懒得参与的话,我还可以怎么知道?

  照道理,如果是看到选题点进直播间的话,我会默认他们对这个选题感兴趣,但是实际上不愿意互动,又和我的假设矛盾了。那么很可能,我的假设是错的:他们并不一定对选题感兴趣,只是刚巧路过进来瞧一瞧的。

  所以,把路人吸引成粉丝,就是主播的硬功夫了。这一点值得好好思考一番啊!可以观摩优秀的直播,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5. 下次会改进哪些?(这才是重点)

(1)设置有特色的、简洁的开场白和结尾,让知友形成固定记忆。(今天临时想的结尾显然太啰嗦)

(2)峰终定律该怎么用?换言之,怎么提高峰值和终值?终值相对好办,可以说点金句和鼓励式的鸡汤。峰值呢?它适合放在哪里?什么时刻,听众开始产生倦怠了,就放在那里。明天打算去围观其他人的直播,观察在哪一刻会产生倦怠。

(3)脸和尽头的距离在调整一下。今天的距离显胖,应该让脸上移,再靠近镜头,偏左(因为左半边脸好看)这样可以忽略掉下班那张脸偏胖的缺点,放大眼睛的优势。并且下次可以化点眼妆。

(4)不看公屏的时候,眼神不能飘,要盯着摄像头看。

(5)姿势还要再改改。今天的姿势显得斜方肌发达。

(6)外形上怎样设置记忆点?下次换一个夸张的耳环试一下,KT板的字体加粗。或者可以直播当场手写,展示字好看的优势。

(7)买个补光灯。

(8)脚本多写一点,宁可用不上也不要不够。


  暂时就这么多。设计思维的原则就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它的精神用在任何事情上都成立。加油,处女秀非常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