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人生经验,我真的觉得,议论他人,尤其是背后恶议苛责他人,不会给自己增加快乐、幸福,只会让自己轻浮,远离了修养、教养,远离了福气。
我们往往不了解他人,不了解他人的处境、内心世界,所以,看问题不一定是“旁观者清”。而且,很多时候,在背后议论苛责他人的依据,只是“道听途说”的拼凑,甚至口口相传加工到早已歪曲变形的材料,因而这种背后的议论苛责很容易变的荒谬。而你的背后议论,也很难不被议论对象知晓,而一旦被议论者知道了,你在她面前的形象就打了折扣,就可能影响你们的关系,影响你的利益。
人往往就是这样。觉得自己对的时候,可以找到一千条理由支持自己对。同样,认为别人错的时候,也可以找到一千条理由证明别人有错。有时候,觉得自己委屈和冤枉,就是这么来的;感觉别人冥顽和不通情理,也是这么来的。
如果一个人总是认为自己正确,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总觉的别人对不住他(她)或者对他(她)有恶意。这样,必然会导致的恶果是:戾气越来越重,抱怨越来越多。
批评别人的时候,谁的站位都很高,谁的道理都可醍醐灌顶。该这样,不该那样,自己做不到的,希望别人能做到,自己不完美,要求别人必须完美。人在苛责他人的时候,往往格局最大,胸怀最阔,智慧,通透,看得开。然而,也极容易产生另一个极端,只看到别人一团糟,早忘了自己也一塌糊涂。
有时候,隔岸观火比隔靴搔痒还扯淡。激情澎湃的无聊,并不比不闻不问的冷漠高尚。
将心比心的人,在别人的身上看到一个缺点,会立刻想到自己是否同样的缺点。同样,感同身受的人,能在对方冲动的身上,看到几十年前自己的鲁莽影子。自己并不比别人好到哪儿去。原谅就是这么产生的,宽恕也是这么产生的。
“与人为善 ,于己为善;与人有路,于己有退”,他人有过不究,于人有恩莫念,爱人先爱己,责人先问心。现今社会是一个合作共赢,飞速发展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哪怕完成一项微不足道的工作,我们也必须要学会与人相处,善待他人。与人为善才能合作共赢,更快而达成目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如果是依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别人,那么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如果是依自己的目光去要求其他人,那么每个人都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一味的以自已的标准去强求他人,最后只会让自己无路可退,因此,我们在责备别人之前先要想一下自己是否能够做到完美,与人为善,与己为善。
这个世界上伟大的人,都是指责别人少,反省自己多的人。先贤说,“见贤思齐也,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你看,这里是“见不贤”而“内自省”,并没有说“见不贤”而骂他个狗血喷头。由此往前推,那些不能内省的人,绝然也难以有“见贤思齐”的想法。
因此,少指责他人,多反省自已。自勉,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