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口气读完了东野圭吾的小说《恶意》,心情随着情节的发展起起落落,真相,动机,起因,结果,我的心潮逐浪澎湃,跌宕起伏。
全部读完了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真是细思极恐:毛骨悚然的恶意如慢性毒药,缓缓浸入骨髓;寒意阵阵袭来,不禁脊背发凉,恨不知所起,恨之入骨。
“人之初,性本善“,自以为亘古不变的真理随着这本《恶意》读完,在心间摇摇欲坠了。人之初,性本恶,完美的诠释了“无来由的恶意,比恩怨所致的恶行更令人恐惧”这一负能量满满的话。
我从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猜测每一个中国人的——高中时学到这句话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今天读了该小说,深深钦佩先生对人性入木三分的解读和对善恶美丑的鞭辟入里的通彻。
《恶意》沿袭了东野圭吾的小说的一贯特点:跳脱了以往推理小说重点刻画作案手法、破解真相和建构离奇剧情的套路,注重对人性进行细致刻画。本书对犯罪嫌疑人野野口修的心理铺以大量笔墨,表现潜在的犯罪动机,细腻而耐人寻味。
第二,秉承了东野的很多侦探小说写到后面剧情发生了逆转的特点,《恶意》最为突出。
一直以为,知道了罪犯是谁,推理小说也就结束了,《恶意》彻底颠覆了这一观念。
这本书真正颠覆了我对侦探小说的印象,情节到后边发生了179度大逆转,(前面情节不自然之处就是为下文做铺垫)。
主人公加贺独自调查,剥开看上去合理的事实,寻找真正的真相,让凶手从“被逼杀人”的无奈变成“以怨抱德的无耻自私”,而且最令我震惊的是在这本书中,杀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真正杀人动机即是从童年就开始深埋下的恶意!
杀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本书的情节简单概括如下:
日高可以说是野野口修的恩人,从小就是好少年,不管对谁总是非常亲切。野野口小时候受校园欺凌时他给予帮助,他和坏蛋滕尾 曾联手欺负日高,但日高却保护了他;他想写书成作家,日高为他推荐了出版社,鼓励他……
而野野口修,心底对日高藏着深深的恶意,甚至起了杀意。
他先毒死了邻居的猫让人对日高产生恨意,又捏造了与日高妻子的不伦关系,并大量手抄日高作品,把自己伪装成一个苦情的影子作家,企图剽窃日高所有的作品,为的是当案情公布时,世人同情的目光都集中到自己身上,让日高死后饱受唾弃!
而这一切的原因只是“就是看他不爽!”所以他杀人,嫁祸于人,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赌上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也要贬低对方的人格。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啊?简直让人怀疑人生了!
没文化,还是摘录一段网友力透纸背的评价吧!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
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我恨当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运气不够才能不够,我恨我自己还没来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
我把对我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那么,在我死之前,杀了你。让你带着世人的骂名下地狱。在你死了以后,我再继续恨你。”
野野口修说:我把对我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也正是这句话,揭示了他这样无边深渊一样恨意的原因——嫉妒。
他嫉妒日高的勇敢、坚强、努力、不屈、才华甚至是善良。日高光芒越亮,野野口越会觉得自卑。
由自卑引发的这种咬牙切齿、挫骨扬灰的恨,让每一个读者都不寒而栗,也让每一个读者,都见证到了毫不掩饰的人性幽深。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人在做,天在看,作恶多端最终害自己,野野口修定将受到法律严惩。
生而为人,请务必善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世界本美好,别让它糟糕。愿每个人都能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