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玩物不一定丧志
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轻轻松松学到了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
2游戏时间
每天晚上写完作业,都有一段“游戏时间”,时长根据她完成作业的情况调整,可以是一小时也可以是半个小时。时间长,可以考虑出去健身;时间短,可以考虑下五子棋、跳棋或玩扑克牌。
3家庭日
周日定为“家庭日”,还给孩子自由的休息时间,父母在上班时间尽量把工作做完,争取不在周末加班。
大自然是本无字书,周末爬山的好处,首先,到了山里才能跟大自然亲密接触;其次,爬山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
4从小运动好处多
运动可以使孩子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让孩子增加自信,提升他在群体中的人气,拉近和同学的关系,运动还可以锻炼孩子的协作精神,为他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
5养殖与种植:体验生命的神奇
尊重孩子的独特性,希望他按照自己的特性去成长。我相信,在父母的爱护之下,每个孩子都会成为不一样的人才。(周末的上午,我带着儿子和女儿,拿着渔网到公园边走边网鱼,这一天我们抓到了一只小知了猴,这是他俩第一次见,非常好奇。后来我们又网了一条红尾小鱼,这条鱼跳的很高,甚至能从瓶子里跳出来,于是我们约定叫它“飞鱼”。)
6创建阅读型家庭
如果家长引导孩子一星期读一本书的话,孩子一年就可以读50本书。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如果他所读的书平均每本一万字的话,那他每年的阅读量就有50万字。
7书店是我家的第二书房
书店的图书种类齐全,书香的氛围更加浓郁。在“电子保姆”的“照顾”下,孩子确实很“乖”,但却会产生其他问题,比如有的孩子看电视多了就会目光呆滞、思维迟钝、而不愿意写作业。
鉴于电视节目和电脑游戏的局限性,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要引导孩子学会适可而止,比如每天给孩子限定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时间到了就要及时制止。
读书是非常好的一种课外活动方式,孩子在读文字的同时,会充分发挥想象力,把书上的内容转换成图画和影像,这种转化实际就是一种再创造。
8有书读,还要让孩子读到书
小孩子都是喜欢读书的,毕竟书里的世界很新奇,可以满足孩子天性里的好奇心。家长要做的就是:一要让孩子有书读,二要让孩子读到书。“有书读”,就是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读到书”,就是要让孩子能够接触到书。
9挑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
书粗略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侧重知识性和实用性的“有用的书”,一种是侧重故事性和趣味性的“好看的书”。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他们的逻辑需要依靠具体形象的支持,甚至要借助图形来解读抽象概念。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图文并茂的图书和漫画都很有兴趣。
如何挑书?
带着孩子去书店选书;
观察孩子,看看吸引孩子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书籍;
留心孩子的同学都在读什么书;
漫画类的书要读经典的,避免读句子不连贯的动漫;
报纸杂志,知识鲜活,对孩子来说更容易消化,且不失经济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