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不再盲从,便有机会看见新的自己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我不再盲从,便有机会看见新的自己。

有这样的认识,我要感谢自己对“追问”的实践,更要感谢能够贯彻落实这一理念的孩子们能够以他们的追问,召唤我独立的思考。因为不再盲从于现成的结论,因为愿意更进一步探究,我对熟悉的文本有了新的理解。

“乐夫天命复奚疑”这一句,教材对“乐夫天命”的解释是“乐天安命”。有一个孩子进一步的思考是“陶渊明表达了一种自认其命的态度”。这使我意识到,孩子将此处的“安命”理解为“安于命运”,那“乐天”也就有了“满足于上天安排”的意味。陶渊明归园田居也许未见得积极,但也不曾消极到无为而听任命运摆弄的地步。更何况,天意命运几度将他置于官场,他若顺服,又怎么会迁延徘徊,最终挂印辞官,决然归去!

所以,我认为陶渊明欣然满足、不复疑虑的,绝不是那虚无缥缈的天意命运。

“天”在古汉语中还有“自然、本性”的意思,《庄子》中就有“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之句。而“生命”是“命”这个字最基本的意思。故“天命”二字可理解为“天然本真的生命状态”。也就是说,陶渊明追求、满足的是人纯粹天然本真的生命状态,而非被权势、钱财、人情等因素异化的生命。我甚至觉得,陶渊明其实是不介意身处何地的,只要能抵抗拒绝对生命的异化——比如他所说的“折腰”,他也会安于官场的。只是似乎没有比官场更能异化人的地方了。陶渊明一己之力不能与那个时代密织于官场的异化之网相抗,便只能选择逃离,归去来兮。

田园之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万物皆得时,相看两不厌。这个清新饱满的生命,“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而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沈约《宋书·隐逸传》中记载:“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若此事为真,则更见陶公真淳自然。是谁框定我们只能用耳朵聆听音乐,用美食满足口腹,用攫取为人生增值,用成功衡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虽精疲力竭,苦不堪言,却仍然咬牙坚持?

而有朝一日,当我们的生命创伤累累,却蓦然瞥见一个诗人,短褐穿结,葛巾麻履,甚至尘面鬓霜,却是那么平静适意,皎若秋月,朗如春风,双眸清澈似田边林间的溪泉,我们会不会垂下头,抚摸自己的生命,长叹一声这一路的奔波是否值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00天崔律阅读营·Day1日志】 这是2019年4月23日“100天崔律阅读营”之“1.1 开营” 的学习日志...
    果莉阅读 188评论 0 1
  • 同样是做游泳运动员,为什么总有人得冠军? “用青春的激情点燃希望,用拼搏的汗水擦亮金牌”是湖北省体育局崇仁体育中心...
    梦想实践家_阅读 366评论 0 2
  • 利用零碎时间完成了阅读博恩·崔西的《吃掉那只青蛙》的学习任务,收获还是挺大的。 倒不是说有新知识新观念的输入,主要...
    帆亦云阅读 944评论 0 18
  • 2018新年到来之际,我们班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个新的班级活动--班班有读《新年有奇迹》。每天坚持读书一小时...
    穆鑫程妈妈阅读 183评论 0 0
  • 这两周读书有点三心二意,计划花一周时间读完小董推荐的这本写得一般但是适合我的书非借冒险的智慧。 第一章是游戏冒险场...
    大笑的篷蒿人阅读 703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