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运行具有本质规律,这个本质规律被称为“道、天理等”。不论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意识的、两者共存的、两者统一的,都有一个本质的规律,世界因为这个本质规律而产生和发展。儒家对本质规律的理解和阐发中重要的一条是生生之理,即一切事物变化不息。
儒家认为,人应当符合世界本质规律去安排自己的生活。人是世间万物之一,也按照本质规律生长、生活和发展。但是,人不同于物体、动植物的地方是——人有自我意识和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人在发展过程中,自我意识会让思想偏离本质规律;主观能动性会让行为偏离本质规律。本质规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是中性的。但是人的思想和行为如果符合本质规律,从人的自我体验上讲,个人会有幸福、有意义等良好的人生感知;从人类整体文明来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类社会,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人的行为的偏离是由意识的偏离导致的,因此下文仅对意识的偏离进行论述。人的自我意识是按照本质规律产生的,那为什么人的意识又能够偏离本质规律呢。这就像人生病一样,人的身体是符合本质规律的,是按照生理机制运行的,但由于环境温湿度的影响或是病毒的作用等等,从而导致身体产生病症。人的意识也会由于外界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好的变化。郭象将“自我”分成了“自”和“我”(也就是现在常说的“本我”和“小我”),“本我”是符合本质规律的、原本的自我意识,而“小我”是由“本我”派生出来,是人从小开始、从家庭和社会的规训中习得的,以应对所处的环境、满足生存的需要。
“小我”对人的控制很强大,如果一个人没有有意去察觉,人的大脑意识基本时刻都在“小我”的控制下。虽然“小我”是为了应对所处环境、满足生存需求而产生的,但是在“小我”的控制下,会给人带来很多不好的后果。
一个是心理层面,“小我”不停地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判,以此来判定自己的价值,将判定自己价值的权利拱手交给别人,丧失了人格的“自由”;此外,“小我”还会不停地将自己和别人作比较,从而引发自卑的情绪......不一而足,“小我”让人丢掉了自信,丢掉了内心自给自足的充实状态。
另一个是社会层面,“小我”过分关注自身利益,很多是非生存必要的利益,从而做出不仁、不义的事情,小者危害亲属邻里,大着危害社会国家。
因此,人应该剥离“小我”,回归“本我”,也就是让自己的内心回归“道”。回归“本我”后的人将不会存在以上问题,内心充盈而不受喜怒哀乐之累,应对外界事物可以自信而恰如其分,同时利他而非利己。
以上,为我通过近期对儒家哲学的学习,对儒家哲学体系的世界观和出发点的简单理解。儒家哲学是告诉人应如何良好生活的哲学,良好的生活就是内心和行为要符合“道”。古往今来的各位儒学大家为儒学构建了完整的哲学体系,包括道的内涵、以及回归“道”的学习和练习方法等,在各语录和经典上都有深入的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