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

俗话说:人如其名。

一个人的名字就像一个符号、一个烙印,伴随着生命的开始到结束。往小了说能影响第一印象,往大了说能影响性格、气运。

家族里取名严格按照“辈分”来,到我这一辈,从“乾”字辈。我爸没上过大学,吃过没文化的亏,所以希望我德才兼备,故而取“德”作字,“乾德”便成了我名字。

……

我不喜欢我的名字。

一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让大家练习写自己名字,下课前把自己名字默写一百遍。

别的同学名字都是简简单单笔画不多,很快写完了。

唯有我的名字,复杂难写,整整三十三画,像只大象!

小小田字格都装不下我大大的名字,写半天也没写完。

回到家还被爸爸质问为什么作业没写完,老老实实坐稳把剩下的写完。

小小年纪的我昂起头气鼓鼓地大声说:“为什么要给我取这么复杂的名字,取个简简单单的不行吗?我不会写!”

我爸气得甩手给我一巴掌,笔都打飞出去几米远,我硬是一滴眼泪没掉,倔强着就是不肯写。

一直到三年级前,我所有课本的名字都是我爸给我写。

我是个简单的人,不喜欢复杂的名字。

……

初中历史学到“杯酒释兵权”的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我惊讶发现宋太祖使用的年号也叫乾德。

难怪我总觉得这名字太大,有距离感,一点也不亲切,跟我性格不搭。

课后详细了解了下乾德这个帝王年号。中国历史上有多个政权都使用过该年号,主要出现在五代十国至北宋时期。前蜀后主王衍、宋太祖赵匡胤、南唐后主李煜等都使用过该年号。

乾为天,坤为地。乾德作为一个词语,意为天德,即上天的恩泽的意思。古代帝王喜欢用其作年号,大概是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秉持上天恩泽来治理人间的,圣意即天意。

或许是这个名字太大了,哪怕是帝王也压不住。所以执政时间都不长,下场也不好。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一袭“黄袍加身”,称王称帝,建立了宋朝,何等风光霸气。然而执政仅短短十六年,死得不明不白,死因成了大宋第一疑案。

后主王衍更惨,执政仅九年,便被全族诛杀,一个不剩。

咦~都如此短命悲惨,真不吉利。帝王都压不住这两个字,何况普通人。

从此我便刻意隐去了名字中的“乾”字,替代成了接地气的“阿”字。每次开学自我介绍时,我第一句就是:“我叫吴乾德,大家以后叫我吴阿德就好了。”

总算亲切好记没那么复杂拗口了,我很满意。

……

名字就得亲切好记些,不然时间久了别人都记不住。

尤其做销售。

刚卖房那会儿,客户问我叫什么,我有板有眼报名字。

后来发现客户根本记不住也不会去记销售名字,转身就忘了,有意向了也想不起来接待自己的销售叫啥名字了。

难怪同事们都是给客户一个好记的代号,什么小张啊小李啊小王啊。

那我就是小吴,转念又觉得小吴太多了,这个也是小吴,那个也是小吴,到处都是小吴。

不如叫小吴小吴吧,顺口又好记。于是再有客户问,我都说自己叫小吴小吴。

……

人应该有两个名字。一个受之父母、一个自己取。

父母取的名字寄托了父母的念力及希冀。

含辈分的还承载着家族的愿景,毕竟家族开会算过的。

但这都是别人意识的投射。

第二个名字应当是完完全全忠于自己,古人就喜欢给自己取名取号。

我给自己取名叫吴有。

来自道家哲学思想: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家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从“无”开始的,从“无”生出“有”,又从“有”发展成万物。

我希望自己也可以从无到有。心态平和接受自己“无”,斗志昂扬努力实现“有”。没车到有车,没房到有房,想要的东西从无到有。

……

我个人比较喜欢道家思想。

道家主张“物各有性,性各不同,个因其性,率性而为。”遵循万物天性,不同的人天性不一样,引导人们发现自我,顺应自我本性而为。思想上开放包容。

道家推崇自然天性,顺其自然。主张自化,反对教化。

而恰恰相反,儒家崇尚圣贤,主张教化。

时不时塑造出一个“圣贤”出来万人膜拜,赞扬敬仰。可一旦发现“圣贤”身上有一丁点污点,又会被拉下神坛,人人唾弃。

儒家发明了一套四四方方的“三纲五常”来对人进行约束规训。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字纲,夫为妻纲。讲究上下级关系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这种思想正好迎合统治阶级,所以自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一直沿用至今。

对比下来,还是道家更讲究人性,个体要完全按儒家这一套来活,像被禁锢思想的工具人,累都累死了。

……

一个名字就是一张面具、一个形象。

在父母家人面前,我叫吴乾德。

在朋友面前,我叫吴阿德。

在客户面前,我叫小吴小吴。

唯有在自己面前,我叫吴有。人如其名,简简单单,从无到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