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和你的内裤一样,是私人的事

今天在地铁的座位上看到了一本书。它平躺在我对面的椅子上。

类似场景重现

本就早高峰的地铁里,一排能做六个人的长椅上,目测大概有20公分的距离是留给它的。挨着它最近的两个人紧紧地抱着自己的书包,谁也没去多看这本书一眼。也许他们和我想的一样:这个位置已经被其它人占了’,车上黑压压的乘客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挤在一起,但在这本书的面前,竟然有一块不小的开阔地,就好像如果在地铁上突然发生打架斗殴事件时,无论多么拥挤的车厢,都会神奇地为对阵双方腾出一片赛场,场面异常诡异。以至于我至今都想不明白,车厢的载客量到底还有多大的拓展空间。

不一会车门打开了,一个中年妇女在上车后,眼睛在车厢里迅速地扫描了一圈,于是径直地推开人群直接冲到这个空档里,随手把书放在了靠背与地铁玻璃之间的夹缝里,随后一个大屁股困难地挤进了这个20公分的空隙中。从我的角度看,被大妈放在身后那本书,和与它混在一起的那些广告宣传单无论从颜色上还是从质地上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两边的人羞涩并蹙眉的瞟了一眼这个大姐,长长出了一口气。

赫敏丢书
这就是我今天早上亲身体验过的“赫敏丢书”,在中国它好像叫“丢书大作战”。

和各种国外真人秀一样,这又是一起全盘抄袭随即严重水土不服地国内娱乐事件,但是区别于以往只拿音乐和隐私开刀的惯常套路,这次它们看准了文化空间这块私人属性味道极重的处女地。

但我以为,恐怕这次他们并不会顺风顺水。

丢书大作战

知识可以分享,但知识不能作秀

任何分享意愿的达成都是建立在分享双方的其中一方资源储配大于另一方时方能产生的社交冲动,它可能既包括实体也包括情感。当你有多余的闲置物品时,就会想到物尽其用,将它分享给需要的人,当你需要情绪宣泄时,就会想到将你的所思所想,喜悦与痛苦,分享给你最值得托付的另一方。当你希望被他人崇拜时,你会想到利用物质炫富或者知识碾压的方式达成目标.....

但书却不属于它们中的任何一类。它只是个知识的载体而不是知识本身,知识是通过个体对书中观点的理解与分析从而得出的属于自己的大千世界。是个各花入各眼的体察过程,知识可传播可分享地部分是那些你不知道的或者希望去了解的未知事物。是不期而遇的阶段性的人生解决方案。如果只是简单的把书(知识的载体)而不是知识本身,丢给下一个陌生人,那感觉就像是把一头身体状况并不理想的牛粗暴地摆在了一个不想吃牛排的食客面前一样。即对提到国民的整体阅读水平无益,也对书籍本身的作用做了曲解的利用(喜欢看什么样的书,只有自己知道)。

活动主办方将“丢书大作战”以“丢”为形式进行传播,那我只能认为这是一场成功的营销活动,而不是真的让你去“读”,书不去读,那活动的意义又到底在哪?(没有传达知识)

阅读是自发行为,不为难,不强迫

前一年看到过一则发生在泰国机场有关于阅读的新闻,一群日本孩子每人手里捧着一本书,在候机厅安静的阅读。说实话,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能有时间将一本书从头至尾看完的人已经越来越少。相比日本、法国等国民,在公共场所自觉发起的阅读行为相比,在中国则是凤毛麟角。

在地铁上读书的歪果仁
据2015年林克艾普大数据的统计显示,中国的纸质书平均阅读量仅为4.58本,这其中还包括了教辅教材一类的刚需阅读,相比犹太人的64本年人均读书量,日本的40本,法国的20本,韩国的11本来说,中国的差距是巨大的,再说说我们的邻居俄罗斯,俄罗斯被誉为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之一。在莫斯科的地铁车厢里,总有不少乘客一上车就埋头看书,尽管莫斯科的地铁比北京的地铁噪音大且灯光昏暗。一些在商店甚至菜市场排队买东西的人,也会如同变魔术一般,从装食品的袋子里掏出本书来,一边排队,一边阅读。俄罗斯人特别注重从小培养读书的好习惯,俄罗斯学者们认为不好好读书,这将对一个人的智力、性格、道德和修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民族是犹太人。有这样一句话:智慧掌握在犹太人的脑子里。为什么呢?因为犹太人是最爱读书的民族!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里,孩子出生后不久,母亲就会读《圣经》给他听。而每读一段后,就让孩子去舔一下蜂蜜。当小孩子稍微大一点时,母亲就会取出《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舔《圣经》上的蜂蜜,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书甜如蜜。读书就像蜜蜂在采香甜可口的蜜一样,当你打开一本本书,就像来到了充满欢声笑语的乐园。 日本人也是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之一,不论在人均购书量、读书量,还是出版量上,都名列世界前茅。日本人的读书习惯令人感动。无论是在汽车站、火车站上还是在汽车火车上,多数人都手捧一本书,仿佛置于无人之境。日本人上下班途中所需时间长而且工作时间也长,很多人就是利用乘车的时间读书。 法国素来可谓为最爱读书的民族之一。他们在中学教材里将哲学列入课程中,经过这样的教育训练,许多年轻人很早就养成思辩的习惯,成就对事物观察的独到见解。将学问当作探究人生的态度,胜过于文凭的追求。法国的传统书店密度极高,而阅读者或思辩在咖啡厅、酒吧等处随时可见。此外,讨论阅读与艺术的节目毫不逊色于综艺节目。 英国自身悠久的历史,与迄今仍激动人心的文化和艺术,一直以来都反映在普通大众的阅读习惯和品味上头。英国人的读书习惯也令人感动,在公众场所,特别是在汽车上、地铁里,你根本听不到人们的高声喧哗,上得车来,找个座位后,都随身拿出书或者报纸在安静的阅读。没人号召,更没人强求,读书只是一种习惯,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已。


鼓吹纸质书的风潮

诚然在中国电子阅读市场繁荣的大趋势下,许多人抛弃了纸质书,而选择电子阅读的方式来消解掉自己的碎片时间,但无论看什么介质的书,只要开卷有益(不包括鸡汤文和心灵写真),人们都可能从中获得同样知识和乐趣。书籍作为一个载体只是具有承载知识的作用,而不具有传播的属性,能传播的只有知识。时代不停的往前发展,这个载体发生了变化,但是这并不影响人对知识的获取能力,(哲学家和文盲在不同载体上获取知识的体量是没有变化的)现在总是有人在鼓吹要多看纸质书的行为方式,非纸质书不看,但在我看来,这和鼓励夜跑、行者无疆、书和身体一定要有一个在路上的形式主义洗脑没有任何区别,读书是为了解决疑惑开拓眼界,跑步是为了强身健体愉快生活,而旅行的意义则更是没有媒体和游记里表现的那么崇高,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人类渴望体验“他人/彼岸生活”的逃离欲望罢了,况且这个问题已经被哲学家探讨了几百年。说出什么脑洞巨大的梗都不会让人觉得新鲜。

所以,简单来说,书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装逼的,你走在马路上腋窝下夹着一本《存在与虚无》,不代表你真的知道萨特在说什么。

知识是私人的,不是大众娱乐的替罪羊

我喜欢看哲学,我的朋友喜欢看科幻,我朋友的朋友喜欢看南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和阅读偏好决定了他喜欢看什么样的书,钟情于哪一种情感表达方式。

书的私人属性和自己的穿的那条内裤一样不具有分享的价值(分享给对方一本书,不代表我把知识分享给了对方),在我的朋友圈里,有很多人加入了某个读书组织,通常的玩法就是一本书、几个人、30天的时间,每天读一篇,组织里充斥着“共同提高、共同成长”的鸡汤语言,让我恍如隔世的想到我压抑的学生年代,一块黑板一个老师一群学生,一起努力着为曲解鲁迅并没有想表达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主旨而殚心竭虑。

在朋友圈这个奇葩林立、呓语丛生的地方,你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别人的眼光,有太多本来单纯的事情已被相继攻陷。读书这么私人的一件事也没能幸免,有人说,我自制能力不强,一本书老是看不下来,如果在学校小组成员和朋友圈好友的监督下,我还能坚持看完,我想说,一本你平时自己主观意愿的去购买的书,你都看不下去,一群人看一本别人强加给你的城市青年读物你就看的下去啦,或者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在一群人看一本书的情况下,你就能保证你能获取到你独自一人读书时所能获取的知识体量嘛?如果你只是想把书看完,那我就会认为,你想达到仅仅是读书的量,而不是文字的质,你想获得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群人抱团取暖的热闹。知识不用考试,不需要老师帮你划重点。这世界能看热闹的地方很多,请到别处转转。

明星与书,它们两个有关系吗?

一个当红明星拿着一本书在空无一人的地铁上摆拍pose,这件事和阅读有关系吗,媒体无非是想传达这个明星希望大家多多阅读书籍,随便为活动方的平台打打广告,(千万别和英国的赫敏丢书活动进行对比,后者是个人发起,艾玛·沃森本人也是个爱书之人,至于阅读习惯和传统见前文)但还恕我直言,这几个明星,我真的很难将他们和爱看书和读好书的阅读习惯联系起来,如果他们确实在看,那么中国的电影和电视剧的水平也就不会这么反水,除了演员素养方面的问题,一部好看的经典的电影可以说是完全被演员的阅读能力和导演的理解深度所决定的,演员不能理解导演的意图和剧本的时代背景,他一定不能诠释好一个角色。诸位不妨设想一下,让黄某某出演科恩兄弟的戏,他可能真的有些困难。

明星助力

明星助力

所以如果真的决议要丢,请丢经典书籍。一本粗制滥造的心灵鸡汤,麻烦你还是自己主动收回吧,丢出去既暴露明星的阅读爱好,同时也侮辱了大众的知识水平。


阅读是自在的乐趣,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从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不管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只要可以传达知识,就已经足够了。别为了营销而弄脏了书,更不要借着全民阅读的噱头,在线上建立学习小组。收取高昂的会员费。一群紧随其后的寂寞人儿用一本本崭新的书扔进篝火中相互取暖。阅读是件全民族的事,不是一两个营销活动就能解决的问题,阅读更不是花钱了事的MBA总裁班。你糊弄书,书就糊弄你。更何况这次营销的目的还不是为了阅读本身。还是那句话,阅读是私人的事,和你的内裤一样,不便分享,不容剥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928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192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46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86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29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7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3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86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10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06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75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55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93评论 3 32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7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3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63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1,928评论 25 707
  • docker exec -it image_name /bin/bash
    huarda阅读 6,768评论 0 0
  • 1.燕麦可预防动脉硬化,减少心血管病的风险。每天只要吃3克燕麦就能让血液中的胆固醇下降5—10%。 2.樱桃能够作...
    彭林英阅读 608评论 0 0
  • “我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时学会得体的退出。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也不能让孩...
    淡泊依然阅读 228评论 0 1
  • 谁知道,梦里的路是否也是车水马龙呢?梦里的天空是否也是一望无垠呢?朋友说梦里的你是前世的你,那些事也是你前世所经历...
    ii南有乔木阅读 235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