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接小丫头回家的路上,她发现了一棵树的底部有一个洞,于是便站在那里看,还不忘兴奋地招呼我:“妈妈,快看!这里有一个树洞!”我想着今天的晚饭已经弄好了,也不急了,便像个傻子一样站在她旁边陪她看。
她没有说话,我也忍着心里那句“快点走吧”。这时,有一个小女孩也跟着她在那里看,两小孩嘀嘀咕咕地不知道在说啥。小女孩的婆婆不停地催促她,说看啥呀,有什么好看的,快点回去了!小女孩不听,最后婆婆不由分说地抓着她的手臂,把她拉走了!听着小女孩的哭声,我心里也是逐渐烦躁起来。很是认同那位婆婆的话,看这么久(其实也就一两分钟),有啥好看的,不就是一个洞嘛,啥都没有!当我正想催促她走时,她说话了!
“妈妈,这是老鼠的家!”
呵呵,这就是一个普通的洞,连老鼠的毛都没有一根!我还是耐着性子问道:“老鼠?在哪里?”
“它在家里啊!它在吃饭呢!”
“哦,它跟谁在吃饭啊?”
“跟它的朋友们啊!它们在开party!”
“这么热闹啊!”
“是呀!它们在吃奶酪大餐哦!”
“哦,都有谁呀?”
“小老鼠,小鼹鼠,小野兔啊!”
好吧,绘本故事里的主人公全到齐了,我们在外面看着,倒成了绘本故事里那只大黄猫了!(她说的小动物是她看过的一本绘本里,小老鼠在鼹鼠和野兔的帮助下,从大黄猫那里夺回奶酪的故事!)
我正想提醒她该走了的时候,她突然站起来:“妈妈,走吧,我们也回家吃饭!”于是蹦蹦跳跳地往前走了!跑的比我还快!当我们欢快地跑到前面时,那个小女孩还在哭,她的婆婆也还在吼着她。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反正有些难过,在婆孙俩的身上,我看到了我和孩子的身影。
我没有想到过孩子能把她看到过的故事,安在那么一个不起眼的树洞里。我们看着的只是一个小树洞,可在孩子的眼里,那里正发生着一件温馨的事情。小小的树洞,藏着她丰富的想像力。可是我也时常像那个婆婆那样,不停地打断她,催促她,要她按照我的要求做。从不曾想认真地停下脚步,照顾到她的步子。放学路上,总是说着,“快点走,我回去还要煮饭呢!”“唉呀,你烦不烦啊!叫你走快点啦!”“你再不走,就自己回家,我不等你啦!”等等。而每每这个时候孩子总是显得很委屈。要么一直哭,要么就不停地顶嘴,我就又开始吼她,说教她,如此循环......其实她有什么错呢?说白了,还是自己不够耐心,只想着自己的事情,却没去感受她的心情!唉,回想这刚上幼儿园的这三个月,我是扼杀了她多少的相像力啊!
好吧,以后每天接她前,把有些事情提前做好,给她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她去探索回家路上的趣事,哪怕她去跟蚂蚁聊天,我也要努力做到心平气和!加油吧!(心里默念:娃是自己亲生的,耐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