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成为一个温柔的人
因为曾被温柔的人那样对待
深深了解那种
被温柔相待的感觉
——《夏目友人帐》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童年时的松子为了得到父亲的关注,每天会做鬼脸来逗父亲开心,长大后的松子按照父亲的要求成为了一名教师,却因为帮班上一名同学顶替偷钱的罪行而被革职,她的一生中,无数次的陷入爱情,却一次次的被爱情伤害的体无完肤,她渴望被爱,却总是被生活推向深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松子的成长过程是缺爱的,在她看来,两个人的关系在坏,也比一个人孤单要好,所以,她愿意全身心的投入每一段感情甚至是舍弃自尊来获得根本不值得的爱。
松子选择,再也不信任何人,再也不爱人何人,再也不让别人介入我的人生。
但同时,松子也是美好的,就像电影最后,松子的侄儿笙说的那样——
可是,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上帝,像姑姑一样,让人欢笑,让人打起精神,让人热爱生活,就算自己变得伤痕累累,孤独一人,不入流,甚至笨得不行,我却觉得这个上帝值得值得信仰。
这是一个让人很没有安全感的世界,不安的学习,不安的工作,不安的社交,不安的等待,
这世界如此喧闹,让我们沉默的人总显得有些傻。
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好像每一个人都戴了一副同样地面具,像钟表里那最长的秒针,匆忙成了一种习惯。
有人说
“在个世界上,缺爱的人比缺钱的人多”
有人问
“缺爱和缺钱哪一个更痛苦?”
缺爱和缺钱相比而言,在你想要买一件东西发现自己钱不够时,你或是坦言自己无力支付,或是找些其他理由安慰自己不是非买不可,但在做出决定的那一刻,你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缺钱,从而各种激励鼓舞自己更加努力工作,追求理想中的物质生活。
然而缺爱对一个人的影响却是不可察觉的,它源自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和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你意识到的时候,往往是在自己独立人格已经形成之后,此时你已经掌握了一套如何在缺爱,少爱的环境下的生存法则,哪怕心中想要改变的愿望迫切,然而,对大多数缺爱的人来说,或许这是他们一生都无法跨越的沟壑。
这句话送给伤心难过时的你:
你特别好,特别温柔,特别值得。
既使过去的已无法改变,也要每天精致的爱自己。
愿善良的人都被温柔以待,即使生命总是以刻薄荒芜相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