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天道》篇,庄子外篇的第六篇。天道,即宇宙万物的运行变化规律。天道篇由十个章节编纂而成。
续 第九章
论述道存在于万物之中。即而论,至人贯通于道,合乎于德,退仁义去礼仪,故至人的心静定。
1.夫子曰: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广广乎其无不容也,渊乎其不可测也。
先生说:道,对于大的事物无极限,对于小的事物无遗漏。故,道具备在万物之中。宽广而无所不容,深邃而不可探测。
2.形德仁义,神之末也,非至人孰能定之!夫至人有世,不亦大乎!而不足以为之累。
推行类似的道德、仁义,是精神落败的体现,非修养高尚的至人谁能判定!至人治理世间,责任不大吗?却不足以让他累。
3.天下奋棅而不与之偕,审乎无假而不与利迁,极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遗万物,而神未尝有所困也。
天下人奋夺权柄,他不会趋同,审慎无需假借外物,不为利诱,深究事物的真性,持守事物的根本,故超越天地,遗忘万物,精神未尝有所困扰。
4.通乎道,合乎德,退仁义,宾礼乐,至人之心有所定矣。
贯通于道,合乎于德,退去仁义,摈弃礼乐,至人的心是静定的。
第十章
藉由做车轮老者对齐桓公一番关于读书与做车轮经验之谈的话,阐明真正可贵的智慧,须自行体悟。
书本只起借鉴的作用,应超然于书本,结合人生经验,形成自我的认知与心得。
1.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世人所认为道可贵,载见于书。书不过是言语,言语有可贵之处。言语的可贵之处在于意义,而意义有所指向。
2.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
意义指向之处,不可用言语传达,而世人将可贵的言语传述成书。世人虽认为可贵,我却以为不足为贵,所认为可贵的,并非真正可贵。
3.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
可以看见的是,形状与颜色;可以听到的是,名称与声音。可悲,世人以为从形色名声中足以得到事物的实情(本质)。
4.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
如从形色名声中不足以得到事物的实情,则智者不说,说的人并不知道,而世人又怎能识别呢?
5.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斲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
齐桓公堂上读书,轮扁堂下斫削车轮,他放下锥凿入堂上,问齐桓公:请问您读的是什么言论?
6.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齐桓公说:圣人之言。轮扁问:圣人还在吗?齐桓公回:已经去世。轮扁说:那么君上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的糟粕!
7.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
齐桓公说:寡人读书,做车轮的人怎能随便议论!若说出道理则可免,若说不出道理则死。轮扁说:我从所做车轮的经验来观想。
8.斲轮,徐则甘而不可,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做车轮,慢则松而不牢固,快则涩而难嵌入。不慢不快,得手应心,口不能言,奥妙技巧存于其间。
9.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臣不能将这技巧告诉臣的儿子,臣的儿子也不能从臣这里接受这技巧。所以,年届七十仍在做车轮。古人与他们不可言传的心得都消失了,那么君上所读到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而已!
备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二年 三月读书笔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