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这句看似甜蜜却细思极恐的话,「从这天开始,无论是好、是坏,是福、是穷,是健康、是疾病,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相信即便没有走入婚姻的你也一定曾被恐吓,不对,是感动过。
如果我让你把这番话对着你的工作、上司或是老板默念,你的身体是否会出现心悸、压抑、恐慌、心律不齐,甚至是瘫软等症状?
没有。
那只能说明两件事:一是,你找到了自己的「真爱」职业或公司(强烈表示恭喜);二是,你已经被虐到麻木(默默表示同情)。
坦白说,如果每个人在找工作前都想着要和这份工作死磕一辈子的话,我相信应该没有人敢再找工作了。
为什么?
这就像是你母胎单身那么久的原因一样,你总是担心自己找的人是错的。
于是,一怕二躲三错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01.
从你的「能力」出发,但切勿成为「很会考试」的人
那你该怎么办?
试错。
我不是让你一开始就找你讨厌的工作,而是当你发现自己以为喜欢的职业或岗位并非如自己所想象的那般喜爱时,你可能就要做好转换跑道的准备。
记得我曾说过,无论你是选择喜欢的城市还是喜欢的职业,你都会后悔。我还曾说过,如果非要让我在城市与职业二选一的话,我宁可选择后者。
可转念一想,由于城市间的基数差异太大,我觉得你还是应该从你的实际情况出发,考量你的选择。
具体来说,就是把你的能力作为出发点。
怎么说?
你不妨把你的原生地(或学校)想象成你的原生家庭,你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那个能让你从原生家庭中跳脱出来的跳板。
然后,你需要时不时地扪心自问,最终你希望通过这一块块的跳板让自己跳去怎样的彼岸?
所以在此之前,你必须了解自己的能力在哪里,也就是说你究竟能找到一个什么样的跳板?
一谈到能力,你或许就会想到很多的技能考试以及各种有的没的证书,正所谓「技多不压身」。
也因为此你就像是一个勤劳的小蜜蜂一样从一个证书考到另一个证书,不管那些证书对你来说有没有用,也不管那些证书是否能真正用得上,反正只要是别人拥有的,你就觉得自己也「值得拥有」。
然后,你把自己的技能或证书往简历上一堆,你觉得自己真的就能因为是个多项证书选手就被各大公司的HR(人力资源)热情欢迎吗?
不可能。
为什么?
因为你的信号太杂太乱,HR根本不知道你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而你真正专长的又是什么。
此外,如果你的那些证书只是让你成为一个很会考试的人,那不过是你给自己打造的海市蜃楼。
这又是什么意思?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能够以很高的分数通过驾驶考试的理论部分,但不代表你的驾驶技术有多好,尤其是如果你的路考总是不过的话。
所以,千万不要成为一个很会考试的人。
02.
兴趣与爱好不是捷径,而是你肯下苦功夫的决心
如果你真的需要某个证书作为你的「敲门砖」的话,你要做到的不仅仅是能通过考试,而是要在今后不断地去学习、练习并提升自己的技能。
正因为你需要不断地学习、练习与提升你所要从事的技能,所以这又回到了你的兴趣与爱好的问题。
在这里我必须要强调的一点,从你的兴趣与爱好出发不是让你选择一个捷径、一个「easy way」,而是你愿意为了提升这样的技能,哪怕让你去攻读你最不愿意/不擅长的科目,你也愿意为此而努力。
打比方说,
你对数据科学(data science)很感兴趣,但你的数学或统计学底子不仅不好,而它更是吊车尾的成绩,那怎么办?
为了你的数据科学,你愿意扒一层皮——学数学或统计学。
这时你又发现,自己的编程能力似乎也是弱项,那该怎么办?
为了你的数据科学,你愿意再扒第二层皮——学编程。
这时你还发现,那些技术大牛大多是用英文进行沟通,可你的英文只是四级刚刚过线的水平,那该怎么办?
为了你的数据科学,你愿意再扒第三层皮——学英文。
这时你终于明白,原来别人口中让你从兴趣与爱好出发,根本不是你原本理解的意思。
没错。
从「兴趣与爱好」出发绝不意味着那是一条你可以驾轻就熟的「捷径」,而是你愿意为了自己的「心头好」迎难而上的「决心」。
03.
用好招聘广告,分析你的「前任」与「现任」,让自己事半功倍
当你熟知什么是自己的技能与兴趣/爱好以后,你应该做什么吗?
打开招聘广告,分析适合你的职位是什么。
对此的具体操作是,选定你的目标岗位,然后做具体分析。这也是招聘广告的作用之所在。
这又是什么意思?
首先,你可以选定3至5个你认为自己适合的岗位。
接着,按照你的实际情况与招聘广告中的要求逐条比对。
最后,你去领英等平台查看相关岗位的「前任」与「现任」的状况如何。
关于「前任」,你可以大致从其发展方向来想象你自己的方向。
就好比说,如果「前任」的方向与你的规划不谋而合,你会感到高兴吗?
会。
等你高兴完,我就来泼个冷水。
你必须反思一下,你怎么就知道你一定能按照别人的路走出自己的方向?还是说从别人的方向走出自己的路(我知道你听不进去,但这不妨碍我的「善意」提醒)?
总之,你的路你做主,他人只能作参考。
但如果「前任」的方向不是你所期望的,我也劝你不要慌。
你可以先试一试(试一下又不会掉两斤肉,能掉两斤肉更好)。毕竟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正所谓「吾之美食,汝之鸩毒」,所以最终还是回归到你个人的「用户体验」。
至于「现任」,你可以分析一下自己与ta的具体差异。
但无论是「前任」也罢,「现任」也好,我还是那句话,一切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盖棺定论」。
当你经历了层层筛选与轮轮面试后,终于得到你想要的「跳板」。
就在你抵达第一个彼岸时,你突然发现自己一直考虑的是技能、兴趣与爱好等个人问题,却不曾想还有一个叫做「公司文化」的东西,自己竟然一直忽略了。
不仅如此,在开始工作未满3个月时,你与公司更出现「性格不合」的「分手」危机,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坦白说,与公司「性格不合」的危机很有可能出现在任何时候,无论你是新入职的菜鸟还是老鸟,那你又该如何解决?
下一期的「黑岛周记」,我将和你聊一聊当你发现与公司「性格不合」时,你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