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
含义:形容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比喻坚持不懈、不畏艰难,定能成事。
主人公:愚公
传说中,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矗立着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北山下面居住着一位年级快到90岁的老人,名叫愚公。由于南边的大山挡路,导致愚公一家进出都被迫绕路,他苦于交通阻塞,于是召集家人共商移山修路之“大计”。经过一番商量后,愚公便开始带领儿孙行动,上山、凿石头、挖泥土,再用箕畚(ji ben 装运沙土的器具)运到渤海边上。其邻居会去帮助他,但也有人会讥笑他,在残余的岁月中怎么可能移动两座大山呢。愚公却回答道,我虽然做不到,但我还有子孙后代,山是不会增高的,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天帝在得知此事后,被愚公的精神所打动,命大力神夸娥氏的儿子将两座大山背走了。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冀州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无高山阻隔。
[素材资料参考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