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看法,决定你的认知
在校园里碰见最喜欢的物理老师,热情洋溢跟他打招呼,他却视而不见理都不理。
如果是小佩,她就会比较难过,她想:一定是我做错什么让老师不高兴了。上物理课她就特别小心也特别专注听课。却发现老师目光没以前那么热情了,看她的次数也减少了,她就更难过了,上课就开始走神了。 如果是小琪呢,他就会特别生气:我又没做错什么,你干嘛不搭理我?他上课也就不听讲了,下次碰见老师就绕道走了。 如果是小西呢,他就想肯定是老师没看见我,下次碰见他还会开开心心跟老师打招呼。
我们常常说,我生气是因为别人做了什么惹我生气。但是我们看看上面的例子,就发现,同样一件事情,三个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我们在童年和青春期,在原生家庭和其它重要环境影响下形成了一套看待世界、他人和自己的方式,并发展出一套与之对应的应对策略,我们称为图式或者叫信念系统。
小佩的图式是觉得自己不够好,应对策略就是让自己表现好一些来获得关注和认同,在生活中就会特别介意别人态度,并常常因此感到失落和伤心。 小琪的图式是觉得别人是不可信赖不友好的,应对策略就是在和人交往的时候就会过度的自我防御,一旦感觉到对方的不友好,就会感到愤怒,进而开始反击。 小西呢,他的图式中对别人和自己都抱有比较积极的看法,因此会比较客观看待别人的行为变化,也不会有不良的情绪和应为反应。
所以认知行为理论认为,我们的不良情绪不是来源于事件本身,而是来源于我们对它的看法。
我们的看法则来源于我们的认知图式,这些图式包括记忆、情绪、认知和躯体感觉,是一种持久而广泛的看待问题的方式。
我们对我们如何感知、如何看待自己与世界有深远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什么,我们感受到什么,我们怎样做出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早年形成的一套心理程序。所谓境由心生,大概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