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忘了在哪里,看到了一个有趣的“鸵鸟理论”。这个理论和人们最常说的鸵鸟钻沙子没有任何关系——顺便说一句,鸵鸟钻沙子是为了让远距离以外的敌人看不到自己,属于与环境融为一体的隐藏术,人们以此老把鸵鸟作为是反面教材,实在是冤枉了鸵鸟。
这个“鸵鸟理论”大概是这么说的:如果你是一只小鸡,别人也是一只小鸡,别人会觉得他比你大;如果你是一只大鸡,别人是一只小鸡,他会觉得你俩差不多;除非你是一只鸵鸟,别人是一只小鸡,他才会真的觉得:“啊呀,好像你是比我大一点!”
最早看到这个理论的时候还比较年轻,没什么直观的感受,只觉得看起来有趣。但随着年岁渐长,发现这个理论描述的非常到位且生动形象。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这个理论的影子。
老婆有位朋友,比她个子低一点点、身材胖一点点——当然是连我这种眼拙的人都能看出来的程度——但她每次和内人一起逛街的时候,总对有些衣服我老婆能穿上而她穿不上觉得十分奇怪,不能理解。她总是说:“像我们这个身材的人……”在她的概念里,她俩个头和胖瘦都是差不多的,而且十年来一直如此认为。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就像以前我喜欢打拳皇KOF,有时候找不到合适的对手,就随便找个初级爱好者来切磋。为了让战斗更有意思,我一般会控制着每赢10场上下,就让对方赢上一两局,以免对方怒火爆发,和我真人PK。这种情况下,经常会有人觉得我们的水平是差不多的,对他的招式总打不到我觉得匪夷所思——虽然在我看来他的招式简直一清二楚,可在对方看来我的运气好得不得了,简直应该去买彩票。
又好像经常听到别人说的(也有亲眼见的),某人十分喜欢打牌,但是逢赌必输,可是还是屡屡喜欢组织场子: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病啊。对于这种人来说,恐怕他真的不觉得自己打牌水平很臭,而是真心觉得自己和大家都差不多,只是总是没运气啦。
后来在更多领域发现,这个鸵鸟理论总结的非常到位:正常人就是这样想事情的。如果你觉得自己做事比别人好、比别人快,就想得到夸赞,这时候往往会倍受打击。因为别人看来他跟你做得差不多!除非你能比他好到瞎子都看出来的程度,他才有可能会点点头说,好像是比我好呀!
就好像,有些人用一个星期才能写完的一篇报告,你用两个小时写完了,他的第一反应一定是他那个报告比你难,而不是你做的快。当发现两个报告都很难的时候,他一定会想你做的快,所以你的质量很糟糕。当发现你的报告质量也很好的时候,他会觉得你以前一定做过类似的东西,所以拿来改一下就好了。当你说你也是从头写的,他就生气了:你这家伙显摆什么!甚至可能到最后也不觉得你有什么了不起。
这就是为啥一定不要跟人争论,很容易变成抬杠,最后变成和猪打架,你滚了一身的泥,猪还很高兴。
所以最好别急着说话。如果你的优势没有大到让人实在没话说,就别想着别人会服气。当然,如果差距大到一定程度,别人就觉得他对你敬仰一下也无所谓:乞丐总是会嫉妒比他挣钱多的乞丐,而不会嫉妒百万富翁。差距足够大以后,他们就觉得和你不是一类人了,失去了可比性,也就不再有被威胁感。
现在,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呢?是不是“我知道了,以后不如我的人,如果觉得自己和我其实是差不多的,我一定不生气”?我猜八九不离十吧。
不过我觉得,这件事还有一个可能的视角——看看下面那张图片。
你第一反应会觉得自己像那条耀武扬威的大鲸鱼,还是更像那只自由落体的小企鹅呢?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把自己带入成那个幸运者吧。不过客观地想,在很多时候我们恐怕正是那只倒霉的企鹅——想想概率论就知道了,大家都是鲸鱼的话,谁来当企鹅呢?
也就是说,按照“鸵鸟理论”,我们自己每个人都可能是那只小鸡。我们在看别人的优点的时候也总是觉得没什么了不起(他比我做的好?哪有?我看他还不如我嘛……)。
这种情况多得很,就好像科学家做调查,所有的司机里面80%都觉得自己的开车水平在平均水平以上——这里面当然包括我自己。我就真心地觉得我的驾驶水平在平均线以上,而且还高不少。虽然我不停地告诫自己,从理性角度出发,这样的判断十有八九是不对的——但我还是忍不住这么想。
与此类似,可能80%的女人都觉得自己的长相在最好看的20%里面;80%的男人都觉得自己在床上的表现在最厉害的20%里面;100%的股民都觉得自己会在能赚钱的那5%的赢家里面(如果不觉得自己会赚钱,傻子才买股票)……我们可能就是这样的动物啊。如果没有那么一点傻乎乎的乐观主义的话,在这个一眼望去到处都是好车、好房、帅男靓女的世界,活下去该比现在郁闷多啦。
其实鸵鸟理论不是说谁对谁错。我想说的是,当遇到事情的时候,尤其是遇到需要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判断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想想这个“鸵鸟理论”,在下判断之前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各种判断做一些修正?如果能够刻意这样做一下,可能你会发现自己的心态更加平和,既不会轻易因为别人对你的成绩视而不见觉得郁闷,也更不容易因为别人埋怨你对他的成绩视而不见觉得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