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吃完午饭,太阳暖融融的,我拿着《50 Great Short Stories》在窗台看。同事见了问看什么呢?我答道看小说呢。她似乎很惊讶,“你居然还有时间看小说呀?!”
很多人工作了很少再看小说,多是说工作压力大或是觉得看小说“没用”。我倒是相反,工作压力越大越得读一些“无用之书”,做一些“无用之事”。小说是逃离日常生活的游乐场,读完一篇结构精巧、剧情反转的故事,像是坐了一次2min惊险刺激的过山车,叫人意犹未尽。
正是这种心跳加速的意犹未尽,让我更偏爱短篇小说。不论是莫泊桑的《项链》,还是亨利的《麦琪的礼物》,都以一种巧妙的构思、反转的剧情让人为之一振。像击中人心的利刃,短篇小说的力量迅猛,用最短的篇幅最简洁的语言描摹出社会乱象、人性多变。
中学时做短篇小说评析题,最爱用的模板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实在这也是最最真实的感受,比如契科夫的《小官员之死》、《变色龙》,作家用高超的心理描写,把我们代入小人物力求在阶级社会左右逢源、甚至处心积虑的忐忑。面对一切的可怜可悲,作家不加任何评论,戛然而止的结尾留待读者深思和自省。
在这个人人力求快速找到答案的商业社会,或许我们需要文学、故事来冲淡被商业逻辑侵蚀的神经。无论是荒诞戏剧的故事,还是平淡柔和的故事,都以另一种生命形态给我们启发。适时地进入好奇心驱使的故事里,似乎也是一种对生活的弥补。
也是因为碎片化的时代,长篇小说变成了一个奢侈。如果没有完整的午后来沉浸一个绵长曲折的故事,或许可以选择精巧可爱的经典短篇。
在煮粥的时候看一个短篇,睡前看一个短篇,像是打开了日常生活的平行世界,随时沉浸、随时抽离,故事让生活更有趣,在夹缝一样的时间铺排表里生长出更多元生命力量。
这就是我为什么看《50》这本短篇小说集,精选的50个国外经典故事各有风格,不仅有美式思想的幽默,也有日式文字的隽丽。一个个短篇是认识作家的契机,虽然毛姆、托尔斯泰都是有名的大文豪,但要直接捧起他们的著作总会有点压力。这时候他们的短篇故事就像是引子,缘分就在这里,一读便知。
因而每次翻开《50》,都有种吃皇帝菜的满足感,菜肴精致,花样百出。抓住细碎的十五分钟,飞入一个神奇的故事,结尾处再用五分钟停留回味,感叹生命的百感交集。
让我们永远记得在复杂世界里,给好故事留一颗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