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不久,身边发生了一件让人痛心的事。一青少年在上学路上由于和母亲产生口角而从大桥上一跃而下。束发之年,正值青春的大好年华,却就这样匆匆随流水而去了。
一时间议论纷纷:
“估计是家长把孩子宠坏了,两句责怪,就受不了……”
“天呐,以后小孩儿可怎么教育才好啊……”
事发当时,那孩子绝望地脱下外套,对母亲说:“你帮我拿好衣服,我要从这里跳下去。”暴怒的母亲却丝毫没有退步,吼叫着:“你跳吧!”她正在气头上,以为孩子是气话,自然说出口的也是气话,谁承想……
孩子没有丝毫犹豫,纵身一跃,消失在溅起的水花中,没有呼救,没有挣扎。
第二天,冰冷的尸体被打捞上岸时,母亲哭得再撕心裂肺,也无济于事了。
二
母亲说“你跳吧”并不是真这么想,可是她说出口了,在崩溃边缘的孩子就听进去了。人们不知道怎么会这样,这种气话,他们说惯了的。这就是中国式家长与子女的沟通方式。
「出气式骂人」
➤一旦辅导作业到心力交瘁:“你是猪吗?猪也比你聪明点儿,脑子都不会转弯!”
「习惯性讽刺」
➤一旦违逆心意:“我养个孩子算是白养了!翅膀还没硬呢,等翅膀硬了,都不认得我们了!”
「责怪式关心」
➤一旦生病:“让你平时好好吃饭,多穿点儿衣服,不听话,现在病了好了吧,活该!”
「反问式交谈」
➤“我的书包怎么没洗?”
“你当我天天跟你一样没事做?”
明明可以讲道理,好好说话,却偏不。原本是好好儿的交谈,不知道哪一方劲儿起来了,就变成了火药味儿十足的呛话。一来二去,就争吵不休,最后非要哪一方说的话够狠了,狠狠地伤了另一方才罢休。
几天前的一篇爆文《中国式「不好好说话」实录》中写到:我们发现,中国人「不好好说话」的高发区是亲密关系里、家庭单元内,越是亲近的人,越爱不好好说话,那些「不好听的话」,有时是暗讽挖苦式的揶揄,有时是「正话反说」式的教导,有时是父母「习惯性地打击和否定」,它们并不显性,像一日三餐里放的盐,融于日常。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言必“之乎者也”,行必“三纲五常”,就是到现在,待人接物也很重礼数。怎么对着亲密的人,反而就粗暴野蛮,肆无忌惮地伤害呢?
三
越亲密,越是求全责备。
所有的责备和争吵最终的目的都不过是让他听你的话或者懂得你。可是,不通过剖心剖腹的坦白或者是耐心的教导,反而用责怪的话让他警醒痛心。一时之间,是快多了,但是这背后的伤害是巨大的。
语言暴力对精神的损伤无异于武器对身体的摧残。不管是侮辱谩骂还是刻薄嘲讽,都贬低着一切,否定着一切,时不时地揭开对方还未愈合的伤疤,让人掉进那望不到头的黑洞。为什么很多人想摆脱原生家庭?就是从小受到畸形的爱和教导,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卡耐基曾经在《人性的弱点》里面谈到:人人都有自尊心,请不要去伤害它。有时候过分的苛责会让人感到颜面扫地,就像一把利剑,会直插人的心脏,导致人死亡。语言的力量永远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它是有生命的,它具备创造和损毁的能力。一句温暖的话,完全可以刺破人内心最坚硬的寒冰,可以划破束缚人的黑暗;而一句恶言恶语,虽无形,却可瞬间让人的内心冰封万里。
再小的孩子,也有独立的人格和人性。人们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愿“刀子嘴豆腐心”不再成为口舌之恶的借口,愿所有人都能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