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拆一本书,是怎么做到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什么?每天拆一本书,天,这是怎么做到的?每天看一本书都觉得很困难了,更不要说还要拆解了!

对的,看到标题时,你或许会有这样的好奇,但我告诉你的是,刚开始每天拆一本书或许会效果不佳,但日积月累会越来越好的。这个技能越熟练,你看书的速度和质量就会越来越好。

很多年前我看到一个名人说过这样的话,大概的意思我忘了,反正就是说:如果每年要看一百本书,那就给自己订立一个小目标:每天拆解一本书好了。

给自己每天拆解一本书的小目标,就是让自己最大化的提高时间的效率,去找到书籍中的核心内容,根据自己的需要,重点花时间去吸收好了。

上周一到周日,为了让舵友们做一个榜样,同时也在饯行这个小目标,我公开向分舵成员承诺每天凌晨提前公布晚上的日更题目,并按照题目所写去完成。

我依次拆解了:

阳谋天下刘伯温2.13

学习之道2.14

权力病人-朱元璋的帝王日记2.15

如何高效学习2.16

超级IP2.17

让大脑自由2.18

智慧书2.19

这七本书一周拆解下来感觉相当累,而且感觉很多内容还没有展开来写。

不知道怎么样去展开拆解是最大的原因。

虽然在阅读中保持很快的速度,但在阅读时不能保持专注。效率从根本上就打折了。另外因为时间紧迫,对于书籍的拆解也不够深入。这也是我为啥后来直接以周计划代替日计划的根本性原因。

我理解中的拆书,应该是拆为己用,拆原理,拆方法,拆出技能。

选择的书籍应该是精挑细选的好书,难度适中,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另外要有自己可具体操作的空间。

还是应该模式识别,一个概念说清楚,慢慢来拆,更能发掘出书籍的精华出来。

历史人物,应该知晓其背景时代。更应该知晓其命运是被如何影响,被那种因素影响更大,是怎么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比如拆解刘伯温,正直清廉的他在恋权的朱元璋手下干活,是怎么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怎么样进行政治斗争的?跟别人哪里不一样?假如他在别的朝代会不会命运就会好很多?不停的逼问,造就真正的洞察力。

比如拆解朱元璋,就要理解小时候的他是如何思考问题,他的生活经历对于他掌管整个国家有些怎么样的影响?这些影响有哪些是关键性的?对于后世有些怎么样的影响呢?

如果是事件,应考察那些事件在历史中的巨大作用。它是如何发生,哪些因素才是最为关键的,给人什么样的启示,被后人借鉴。

比如为什么刘伯温不马上投奔朱元璋,而是要等到朱元璋出现巨大的困难时才去投奔?

如果是学习方法应该学以致用,把它应用到场景中去。如果是学习理念,应该考虑他的限制条件,应用范围。

比如学习之道中提出要整体性学习的理念,你看懂了,未必就学会了,要不停的实践才可以学会。如果是数学等抽象而且跟生活不是很搭的内容似乎,比如说微积分。联想起来并不是很容易。

如果是人生智慧,更应该句句斟酌,反复推敲。比如说到生气。生气是如何产生的呢?你平常看到哪些内容才会生气?你是容易生气还是不容易生气?你生气和你开心是不是呈正比例的相关关系?反复琢磨一下,就会有更多的体会。再看书,就会有不同的体会了。

有人说每天阅读一本书就已经感觉很困难了,还要进行拆解,都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在阅读上,我喜欢翻阅目录,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去看书,而不是从首页到尾页的阅读。我更侧重于思路,原理的理解以便于迁移。

在有感触时,用笔记录而不是一带而过。侧重于联想,而不是死记硬背。侧重于问自己问题,而不是简单摘录。

总之,在书上的理解上思考,在核心概念上精确表达与应用方是上策。

罗胖说过一句话:行动力强悍的大格局思考者,是这个时代的瑰宝。其实拆书并不难,难得是每次都能百分百坚持下去。不停的拆解,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谓站得越高,看的更远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朋友圈被一则广告感动了,广告主要讲的美猴王的故事,但是主角不是孙悟空,而是六小龄童。这个家喻户晓的孙悟空,这个...
    商淮阅读 3,780评论 2 2
  • 《立春》 从今天开始 蓝天与绿草一起泛滥 春花与东风一起摇摆 热情与生命一起蓬勃 倒影与霞光一起旖旎 冰雪与泥土一...
    彦绫阅读 2,39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