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下班回来,洗了澡,媳妇儿子均已入睡。
困倦这个老头估计忙得忘记了时间,还未找上我。我打开手机,根据微信聊天记录发的简书链接一条条阅读。
简书玩家们太有才了,曾经的我却从来没有注意过、甚至重视过。
一直以来,阅读出版物是我的首要目标。一个原因是出版物经受住了挑剔编辑们的考验,未达优秀必然无法出品,当然也不乏少数作品粗制滥造,不过瑕不掩瑜,各大平台排行榜可是说不了谎的;第二个原因是这些出版作品也是作者改了无数回最终成稿的作品,不经过修改不能成为文章,书籍是作者思想精华的沉淀,要想获得准确而宝贵的知识,非出版作品不可。
这一晚上,我仔细阅读众多简友的文章,发现了不同于出版物的特点,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他们的作品虽不如出版物成熟,但能看出每个作者都是努力要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抒发出来,而且题材新颖,内容广阔,他们让我了解了不同的人生经验。
出版作品最主要的缺陷就是滞后性,往往写出来的作品是几个月前写成甚或是几年前写成,无法与当下挂钩。而简友的作品时效性非常强,日更都是当天写成,很多事情都是新的,都是当天真实发生的,这可以让我迅速与世界挂钩,即便是996加班,只要看上几篇文章,就像过了好几个一天。
另外出版物内容较多,篇幅较长,需要超过一天的时间才可读完。就像我正在看的《文心》,写的是民国的故事,《欧亨利短篇小说集》是从20世纪初一个美国作家笔下写成。连续几天阅读这样的作品,人就像进入了桃花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简书上文章却是篇幅较短,内容较少。多则几千字,少则数百字,几分钟一篇,却能获得不少知识。
几篇文章令我记忆深刻,过了一宿还在脑中盘旋,不写出来心里不踏实。
简友曹楠的文章是最令我记忆深刻的(也许因为他是我加入的无戒365训练营的大班长,每天给大家发红包,让我记住了他)。他教给我一个概念:专注。他的专注用在写作上,简直是神乎其神。一篇将近千字的文章,4分钟写完,而且逻辑通顺,思路清晰。在他短时间的专注力下,键盘上的一个C健,就能让他思维活跃,浮想联翩,就像是将一汪湖水倒灌下来。这篇文字我尝试运用专注力,半小时五百字已是极限了。
有个简友是个二年级孩子的母亲,在她的日更中,她将小学校留给儿子的作业发了上来。学校的教育理念以及作业安排的数量都会影响到孩子。与我家儿子的作业比起来,他们的作业更科学,更清晰。
还有个简友,散文写得意境唯美,辞藻华丽,让人读来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此外还有介绍简书玩法的,有写现代诗歌的,有写学习总结的,有写家庭生活的,有写小说的,有写书评的,有写影评的,还有有的没的也写的。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一小时的时间可以接收到不少的信息量,与出版物各具特色。
在今后的时间里,我要增加简书文章阅读量,学习众多简友优秀的作品,体会不同的人生经历。
我不禁惊赞:简友文章,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