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面临死亡,能否问心无愧说“我是心灵的富翁,此生无憾?”

当生命走到尽头,我是心灵的富翁

文/宋雨霜

毕业了,整理宿舍的东西。除了不断弯腰捡拾衣物的辛劳,更多的是感叹。

“哎,这件衣服还是8成新呢,可惜太小了。”

“以后再也这么便宜的房子了。”

“啊,这么几大包,搬着好累啊”

随着感叹从生的,是纷繁的思绪。

比如搬家。这个家不是我在乡村的吊脚楼,我没法把木质房子搬到城里居住。这个家,指的是简陋却温馨的出租屋。

从2006年至今,我们已经搬了5次家了。每次搬家,因为种种原因。归结起来,以房租上涨和妈妈工作变动为主。搬家的辛劳自不必说,大到柜子桌子的搬动,小到一针一线的收拾。

我害怕的,是我的书籍遗失,以及那种不安定感。书呢,算不上太多,却是沉重得很。这些沉重的书,却都是我的宝贝。我宁可扔掉几件衣服,也要护住我的书。多次搬家,让我有些失落。好不容易变得熟悉的环境,没过多久又要失去了。外在环境的变动,导致内心的敏感。或许这是导致我敏感脆弱的原因之一吧。我总想着,何时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好把妈妈安顿好,再不要那么辛劳了。

“啊,这件衣服是大一时候的。感觉好土啊”,我忍不住吐槽。

“你现在长大了,成熟了,眼光当然不一样。”室友回答我。

是啊,长大了,对于衣物的眼光发生了变化。大学这几年,变化的 岂止是对衣物的认识呢?我吐槽大一的穿着土气,似乎也看到了几年前那个土气的自己。虽是土了点,却也充满朝气活力。谁能料到之后的大学生活竟像过山车一样高低翻转。

可是生活就是这样,无数的惊喜,无数的失落、痛苦,也有无数的欢乐,只要你前行,就必会经历。

许多旧衣物,实在没法再穿,也不方便带走。我又是一个恋旧的人,可是只能忍痛丢掉。

丢掉了那件黄色羽绒服,我似乎丢掉了大一冬天的自己;丢掉了蓝色裙子,我似乎丢掉了大一暑假的自己......

丢掉的,不仅是衣物,还有一段段记忆。

那一刻,我是失落的。

失落,因为那些衣物是记忆组成的一部分。这些记忆的片段,形成我们的生命。过去,由记忆组成,在当时,记忆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也许,那些衣物可以离开我,那些记忆却成为烙印在我心里。当然,此刻的我也是过去记忆和当下故事的结合体。

我可以丢弃衣物,却不能丢掉自己,哪怕那是曾经土气的自己。

整理衣物,还有我那些书,小卡片,主持稿,演讲稿,小漫画,等等。我不得不感叹自己,这几年竟有了这么多“家当”。不值钱的家当,却是故事满满的东西。

我能带走哪些?

我有些纠结了。

我突然又想到,再过几十年,当我们死去,我们的后人处理我们的东西,那叫遗物。

一个“遗”字,多少烟云都沉淀其中。“遗”了,生命就此打消。

我们曾经再喜欢的音乐碟子,器具,或者珍爱的衣物,都会被烧掉。所有的轰轰烈烈,不过是一堆烈火。之后,除了灰烬,一无所有。

我们的生命就是这些衣物,生活用品的组合?

从物质层面,我们这一生拥有的是身体,衣物,房子等。可是,我们终究连身体都会失去,又怎么带走外在财物?

我们能留给后人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吧。或许是一些书籍,一些教诲,或者一些哲理语录。

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轻松了。

我何必纠结于这些杂物的处理?该丢的就丢吧,反正那些东西形成的记忆已经属于我了。

生命如此短暂,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难道不是更重要?

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条件后,我们不是应该创造更多美好的生命感受和回忆?

我们真正拥有的,不仅仅是房子,更是和家人温馨相伴的时光;我们真正拥有的,不仅仅是躯体,更是躯体承载灵魂的丰富感受和记忆。

我也知道了自己以后的路怎么走。就拿衣物来讲,不必过多,够穿合适就行 。对于心灵的满足,情感的充实,我却不能贫瘠。

生命这趟列车开得如此之快,没有时间犹豫。带上挚爱的家人,朋友,共同走在生命旅途上。

当生命走到尽头的那天,我希望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是心灵的富翁,此生无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