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回了一趟家,我焦虑了好几天。
作为一名九零后,奔三的年纪,说实话,是该为结婚率的上涨做做贡献了,但是又觉得,没有这个资格。
今天与朋友闲聊结婚率,我简单搜索了一下,于是我们俩感慨起来。
前几天我有一篇文章说,我不想买车,一来是因为我还没那么大需求,二来是经济紧张。可是一旦结婚,家里有老人小孩了,我也不忍心雨天带他们挤公交,那么冷的天让他们在风中瑟瑟发抖,心里想着,买个小车,自己拮据点儿,苦点累点好过一大家子受累。
我曾经自我调侃,在外面混的再不济,至少回乡还能种田。这次回家,我突然发现我可能连地也没有。因为家里是二个女儿,姐姐是二头的,我也是这么打算的。可是宅基地只有一个,一想到往后十个人在屋子里进进出出,我头都大。亲戚们总说着找个好人家嫁了,可是,这世上哪有无缘无故的获取,可能余生就要拿更惨痛的代价偿付呢?
一想到我每天要洗衣做饭刷碗,被各种嫌弃菜做的不好吃,饭水放多了,衣服没洗干净,还没算上各种突发事件,这日常琐碎就已经把我压的喘不过气来了。
其实我不想结婚,除了自己鸭梨山大,还因为我的性格吧。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女性,我追求独立平等,我觉得我并不想让我的另一半独立养家,虽然我也想天天不做事玩儿。但天天无所事事其实也是蛮无聊的,人嘛,归根结底是需要相互交流的;而且会让我觉得我的价值体现不出来,有愧于受那二十几年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我实在是受不了,手心朝上的感觉(个人思想)。
高中以前,我基本不花钱。跟父母要的最多的是买书,父亲会每月带我去小卖部挑书。至于零花钱,母亲见我放学回家基本都是吃泡饭,上了初中以后,会在那张老式梳妆台上放几个硬币,我每次拿钱都会说,并且大多数只拿一块钱买个烧饼吃。比不得有钱人家的孩子,父母养我和姐姐已是辛苦,更何况,那个时候二个孩子都得上学。
上了高中我住校,姐姐也毕业工作了。起初,我每个月的生活费是四百,吃饭打水,富余了还能买点儿小零食。后来涨成五百,那个时候还能与同学出去逛逛街嘞。
大学了,我基本是读书与打工并存了。
我不习惯向父母伸手,一想到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我就不忍心;我二次考上三本本科,可是都没能上,因为学费真的贵;我自打出社会以来,没跟父母拿过钱,给晚辈包红包,长辈包红包,挤挤就有了。没有天生的谁为谁应该做什么,所有的得到都应该感恩,包括父母的给予。
我想要的生活要靠自己不断奋斗,我向往的生活,还需要不断努力。
写下这篇文章,我感觉我没有那么焦虑了,这可能就是文字的魅力吧。
【文章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