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各位书友大家早上好!今天起,我们将一起共读《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共有4章,可以根据我所拆的十个主题点,每天阅读每一章的3-5个小节。建议今日读完序言至第一章的前三节,第1页至39页。
请带着以下问题完成今天的早读,并记得在共读群里跟书友们讨论噢!
你了解自己的另一半吗?
当真实的他与你想象不同时,你还愿意爱这样的他吗?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两次诞生。第一次是从妈妈的子宫里;第二次是恋爱,或者说,恋爱是我们获得觉醒的绝佳机会。每一个家庭,都是从恋爱开始,随后步入婚姻,生儿育女。
每一次恋爱的发生,不只是荷尔蒙的吸引,心理咨询师荣伟玲说:“恋爱是亲子关系的复制。”恋爱的质量直接影响婚姻的幸福,而婚姻又是亲子关系的基础,它们又会影响另一场恋爱,夫妻关系就成为家庭关系的核心。那么今天我们就第一章的部分内容,先聊聊恋爱的话题。
1. 爱人= 理想的父母?
很多人的童年,都遇到过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父母离婚、父母经常吵架、父母一方容易暴怒,这些原生家庭(即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带来的问题,给我们的一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择偶上。可能你也发现,为什么自己总是和“某一类人”在一起,仔细想想,是不是他们比较像某一位家庭成员,具体来说,像父亲或母亲,也可能与他们恰好相反。
例如,从小缺少母亲关爱的男孩,成年后会倾向于找一位温柔顾家的女子,来弥补童年缺失的温暖;从小缺乏父爱的女孩,会倾向于找一个类似父亲的另一半,来重获父爱,比如民国才女张爱玲。
无论是选择与父母相近或相反的对象,都是在满足自我的想象,一旦关系度过无条件给予爱的蜜月期,对方的真实样子浮现时,我们就很容易将恋人当作现实父母,将此前对他们的不满,转嫁到恋人身上。就像有些遭遇过家暴的孩子,成年后往往成为施暴者,他们渴望爱,却因为童年的阴影,甚至加之恋人的某个行为,认为自己得不到,他们便容易将对方看做童年父母,并重复父母的行为,给另一个人带去伤害,以此来抚慰自己受过的伤。
2. 爱人= 独立的个体
过去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我们从不否认这一点,婚姻之所以是爱情的坟墓,很重要的原因,是婚姻只是我们过去家庭模式的复制。然而过去是可以改变的吗?当然可以。著名心理治疗师海灵格说过:“我们所犯的错误往往是最好的老师。”咨询师荣伟玲也说:“我们自己的人生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可以选择。”我们不仅可以选择更好的伴侣,还可以选择如何对待他们,以及如何对待自己,并面对过去,从中吸取养分。
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被关注、被理解,并且真实地做自己,你是这样,你的恋人也是如此,你会用你的行为经验去判断和解读对方,你的恋人同样如此,也许一开始,你们互相把彼此当做了理想的父母,或许,彼此都很符合自己理想中的父母形象,但是,你们有不同类型的父母,不同的成长经验,不同的历史伤痛,时间会给出答案,对方不是自己想象中的人,而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人,有着另外一套与你很可能完全不同的坐标系。
如果,我们能看清这一点:再亲密的人也是另外一个人,是和我们一样重要,一样独立的人。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首先把自己看做是一个独立的人,你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受伤的孩子,你可以作出改变并承担后果,与此同时,去考虑对方的感受,给予对方想要的,而不是自己想要给予的,事情会不会有所不同?
3. 爱人=我们彼此独立,但也可以很亲密
每个人的生命体验最后构成了一个现象场,它就像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坐标体系,面对问题时,很自然就会用自己那套标尺去衡量、揣度、评价,甚至做出对方并不需要的指导,我们以为,那是在帮助对方。而事实上很可能是,你压根不知道他想要什么,我们看不见对方,他当然会气急败坏,毫无存在感,这种时候,男生容易沉默,而女王往往歇斯底里。
一位心理咨询师朋友说,来访者的问题总是情感类居多,比如我不知道他为什么突然不说话;我完全搞不懂她为什么又不开心了;我们在一起八年,却发现,每天躺在身边的,竟是个陌生人……难道男人和女人真来自不同的星球,并不是,只是我们都用了自己的尺子,去量对方。
如果当你发现真实的对方与你想象的不同时,你还愿意去学着走进对方的坐标系,去理解、去爱,那么真正的流动才能够开始,真正的理解才可以实现,无条件的爱也才会发生。发生争执的时候,先关照对方的感受和情绪,问问自己,难过的时候,是需要一个拥抱呢,还是“你应该怎样怎样”的所谓建议,对方的答案也许跟你是一样的,我们需要的,只是放下一些偏见、一些自以为是,事情可能就会有转机。
本周我们一起共读《为何家会伤人》,希望共读此书的书友,让我们一起从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恋爱婚姻开始,去发现中国家庭的问题,去认知我们生长的环境,也认识自己,并以此建立更好的关系,最终收获幸福。今天的早读就到这,记得打卡签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