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黑糖想起你,香香暖暖只有她

二十多年的闺蜜,从她正在烧钱的素食商城上,贴心地帮我订购了“十日暖香”黑糖月色台湾手作黑糖。单听名字就已经很小资、很期待了,只见精巧别致的包装上写道:总有那么几天,你觉得被自己的身体流放,而我们以十颗黑糖陪着你,回到自己的身体里,在暖香中安放自己。妈妈的叮咛:特殊的日子,每天一杯,好好照顾自己。那几天,对自己好一点,美丽多一点。

(阿兰若素 修图)

黑糖的功效,姐姐妹妹们自然是心照不宣;而台湾黑糖,但凡去过台湾或者稍有了解的,定会知道其中妙处。

然而,许是平日里习惯了大袋包装的普通粗犷红糖,眼前这一小方一小方格外精致的黑糖,还是惊艳到了我。因为里面竟然有桂圆肉、红枣肉、枸杞肉,十分有料,一小方冲一杯,刚刚好,浓浓的,甜甜的,香香的,暖暖的。捧着这样一杯黑糖,一瞬间想起了她,我的奶奶。

(阿兰若素 修图)

奶奶比我大整整一甲子,如果活到现在应该过一百岁了。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小脚老太太,养大了八个儿女,以及更多的孙辈。她个子不高,而且瘦小,更显得精干。身上蓝粗布斜襟大褂、缅腰扎绑腿青布裤子,总是那么板正,头上一枚素银簪、一个圆圆的发髻梳在脑后,也总是纹丝不乱。核桃纹一样的脸上总是漾着笑容,声音洪亮,干活麻利,说话带笑,走路带风。戴着一副明晃晃的金坠子,手上金镏子,都是家传的老物件。

虽然不识字,可奶奶会讲好多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还懂戏,经常给我讲戏文,河北梆子、豫剧、河南坠子都讲。屋里炕边墙上也贴满了老戏的年画,有《西厢记》《玉堂春》《铁弓缘》等等。记得小时候跟奶奶看过现场演出的《卷席筒》《状元与乞丐》《凤还巢》《穆桂英挂帅》,见过最大牌是马金凤,还有好多记不清了。后来上小学中学时,在县剧院演节目,底下观众里常常有奶奶,还认真地给我提建议。要搁现在,奶奶也是个成色十足的美美哒文艺女青年。

(阿兰若素 修图)

与当时大多数农村老太太不同,奶奶有一个很好听的很正式的闺名,是爸爸告诉我们的。爸爸坚持让我们姐弟几个记住家中所有长辈的姓名,包括父母两边家庭的。后来陪孩子一起研习《论语》,知道这也是“慎终追远”传统思想的一种细微体现。现在,也坚持让儿子记住家中长辈的姓名。

从小是姥姥带大的,平时跟奶奶见面不多,只有逢年过节或给奶奶过寿。知道奶奶是很慈爱又有些严厉的,对于她的感情是又敬又怕,不很亲近。

上中学时,有一段时间在奶奶家吃中午饭,因为离学校近一些。奶奶的厨艺自然不在话下,都是家常饭菜,却非常有滋有味,都能做出花样来。最怀念的是奶奶蒸的菜饼子和野菜团子。每次吃饭时间,奶奶都会教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家中的规矩。许多中国家庭的礼仪教育和家风传承都是在餐桌上完成的。

(阿兰若素 修图)

这就要说到红糖了。从小痛经严重,那时候获取知识的途径很有限,也不懂得如何保养,又羞于启齿,从来也没有人教过我。那次吃饭时,被细心的奶奶发现了。她马上拿出小锅,在灶上为我煮了一锅红糖姜水,让我趁热喝下去。感觉一下子舒服了许多,感觉好像变了一个人。

从此,知道了红糖是女人的恩物,农村贫苦人家坐月子,离不开红糖水与小米粥油。从那儿以后,也学会了为自己冲一杯红糖水。关于红糖水的记忆,始于奶奶。

后来,大学专业国际贸易,出过远门、见过些世面、天天收看《新闻联播》的奶奶固执地认为,国际贸易就要出国、去美国,所以每次一见到我,总是开玩笑地说:“咱们啥时候去美国?”每年寒假回家看奶奶,总是带回去天津传统的吊钱、窗花、剪纸,还有天津老太太过年头上戴的聚宝盆红绒花。奶奶都非常喜欢,贴了满满一墙,头上也喜滋滋地戴着。

奶奶过世时85岁,直到最后都是一个人住。是在我读研时候的一个冬天,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后来,吃到了来自台湾的黑糖话梅,知道还有比红糖更香甜更美味的贴心黑糖。直到今天,喝到了正宗的手作黑糖水,只能感叹果然名不虚传。而这一方黑糖,怎能让我不想起你,我的奶奶!如果有来生,还想您做我的奶奶,咱们去美国,咱们去台湾,咱们一起喝香香暖暖的黑糖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冯谖歌】 倚柱弹铗谁复吟 睥睨万物高士心 孟尝已去风云旧 从善如流有几人 乌骓伏枥同草木 鹰锁樊笼似杂尘 煌煌...
    又见月伴邻阅读 349评论 0 0
  • 忽然好害怕这样的日子。留给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多了,除了兼职还有点什么,只剩下无穷无尽的离愁。这样的生活真的是自己想要...
    訢訢阅读 10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