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我一直喜欢的事情,从小就喜欢看各种书籍,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用书来成就自己。后来在女儿很小时候,买了《三字经》,《百家姓》等传统国学跟女儿一起读,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一直坚持每天陪女儿睡前读20分钟书的习惯,女儿语文成绩一直都很好。所以只要坚持读书,你读过的书都会在你以后回报你想不到的结果。
从2022年接触到读书会就一直想举办自己的读书会,在线上举办了几场,都没找到自己想要的那种感觉,所以一直没举办线下的读书会,知道这次通过汶芍老师不断的跟进,让我参加了这场来自“灵魂约定”的成都之行。
通过这次学习,学到了心智模式的四种阶段:以我为尊-规范主导-自主导向-内观自变的这四个阶段,也知道人类两种发展方式:横向发展和纵向发展。现在的人大多都在学习横向发展,而很少学习纵向发展。我们这次学习的就是带领我们心智模式提升的学习。让来到读书会的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心智模式的提升,这就是促动式读书会的“灵魂”。
传统读书会分享者:需要传递知识,并且需要提升自己技能,需要提前准备内容,帮助学员横向发展。
促动式读书会的促动师:不传递知识,没有“标准答案”,营造场域,让参与者沉浸式体验,不做准备,静待花开,在这个过程中拆“盲盒”,帮助学员做纵向发展。
学习到万能的植入公式:P R E S S
P:你的产品(选产品的1个核心功能)
R:关联书中知识点 (找到书中匹配的1个案例)
E:用户参与体验(设计1个让用户自己体验的环节)
S:让用户表达或展示(让用户表达价值和感受)
S:自然衔接(用过渡的话术无缝衔接)
促动式读书会第一式:聚焦式会话
它从观察层面-体验层面-思考层面-行为层面,通过这样的体验,让参与者得都很好的体验,并且让参与者心智模式得到提升。
读书会通过聚焦式会话,让每一本书都成为智慧的源泉,让团队中每个成员都能贡献智慧,促动团队成员进行有意义的对话,每个人都能从多元的角度汲取智慧,发掘出新的机会和可能性,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结。聚焦式会话读书会通过O R I D植入产品。
O(客观事实)---用体验暴露“认知盲区”
R(感受)--用产品触发“情绪共鸣”
I(思考)--用产品补足“书中漏洞”
D(行动)--让产品成为“可选答案”
促动式读书会第二式:团队共创促动式读书会,能够让参与者能从多本不同的书看到一件事物的多样性,让参与者能够在研讨中超越书籍作者的知识框架,参与者能从同一本书中延伸出多个不同的话题,参与者能够觉察自己的身体对不同书籍/不同环境的敏感度。
从团队共创来到世界咖啡工作坊,这又是不一样的体验,通过桌长不动,通过换组,这样下来,不断的对话,发挥所有人的想法和创造力,共创出新的思路和新的行动。
从世界咖啡工作坊来到企业剧场,在企业剧场里:人人都是主角,人人都有能力,人人都能参与。企业剧场通过“讲故事”,演故事,“谈反思”,创造链接大家共识的图景;会议和叙述个人故事的过程,会让一个人的生命体验得到梳理:关注他人的内心世界,发展同理心,增进团队之间的相互信任。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能量转移规律,觉察互动性所带来的“感受共享”。
从企业剧场来到未来探索,在未来探索里我们可以聚焦过去,聚焦现在,聚焦未来,然后探询共识,探询行动。通过未来探索,写下自己未来可以的计划,能更好的明确目标,展开行动。
从未来探索来到了“鱼缸会议”,“鱼缸会议”可以解决团队发展的问题,“鱼缸会议”的作用是:打开彼此的心扉,形成一个充满凝聚力的场域;营造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感觉,改善团队氛围;帮助团队中每一个成员发现未知的自己;打造团队反思力,提高员工成长。
这次通过这些促动式读书会的学习,明确在一场读书里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核心,然后万变不离其宗,演绎出不同的剧本。我们读书会主理人就是这个导演。
这次回来跟好几个读书会主理人见面,都是感叹传统的读书会已经邀约不到人了,都在找新的方法,我找到了自己的机会,还有这一次关于茶山游学这个项目感兴趣的也多,下一步就是把这些都一一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