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不易这《一荤一素》,听了一遍又一遍,听的牵肠挂肚。听到的不仅是字里行间的浓情,还有往昔的追忆。它让我想起小时候的自己,熟悉的《东北摇篮曲》,还有唱歌的母亲。
红砖墙,泥瓦房,房顶长草,风吹过,沙沙作响。 三伏天的夜,蚊虫多,虽有阵阵微风,但屋子闷热,我很难入睡。每到这个时候,妈妈就会唱起那句熟悉的“月儿明,风儿静”。她抽自己种的旱烟,嗓子有点沙哑,但绝不跑调。她爱唱,我爱听。
歌声很轻,伴着老爸的鼾声,一起飘进我的耳朵。天上的月亮大又圆,亮到看不见星星;窗棂上还挂着去年端午叠的纸葫芦,上面残留几片艾叶,仿佛也听得懂歌声,随着微风轻飘着。 这对我来说,堪比音乐会。我也习惯了听这首《东北摇篮曲》。有时候为了听她唱歌,我会故意的说:“妈,我睡不着”,她从不抱怨,依旧唱着。
我从没见我妈发过脾气,一次都没有。我做不到。
我爸也教我唱歌,捶胸顿足,慷慨激昂的演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个有反作用,犯困的时候,会让我瞬间清醒。
13年母亲去世的时候,我脑子里,只剩下了这首摇篮曲。
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也给他唱这首摇篮曲,但我唱不好,总会唱成“月儿静,风儿明”,他也唱“月儿静,风儿明”,相视一笑,摇摇头。
只要不忙,有体力,我就会自己做饭。做饭尽量必有一荤一素。三个人,尽量不忘记,多拿一副筷子。
我还是那个无名的人,一个想听摇篮曲的儿子,一个唱不好摇篮曲的爸爸。